科大官网中文 / ENGLISH返回首页
2019年10月30日上午,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分委员会的主席、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系赵春生教授在东区教学行政楼706会议室向全院师生做了题为“气溶胶-云-辐射的地面试验观测研究”的报告。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包括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亲水性等,是决定其在大气中活化为云凝结核的重要因素。云凝结核的数量对云的粒径分布、云水含量、光学厚度、反射率、碰并效率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地球气候系统的太阳能和长波辐射...
2019年10月23日上午,“大气科学研究论坛”在教学行政楼1218会议室举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学与科研实验中心主任韩永教授受邀作为报告主讲人。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近年来在大气探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仪器建设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韩永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首先介绍了该学院在校内设备仪器布设、运行、管理、野外试验观测站建设、涉海观测等多方面的进展,介绍了多种先进仪器和观测平台及其综合观测成果。韩永教授随...
大气中各种粒子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以及辐射传输计算是大气遥感的基础,需要大量深入、基础的研究。其中,对粒子散射相函数的处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2019年10月24日下午,来自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孙丙强研究员在东区教学行政楼706会议室向全院师生做了关于辐射传输模式算法开发及其应用的学术汇报。报告由大气科学专业李锐教授主持,地空学院老师、同学积极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孙丙强研究员的报...
为了更好的推动学术交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10月12日至13日,中科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2019年学术交流报告会在环资楼一楼报告厅顺利召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子福教授和倪怀玮副院长先后致辞,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希望大家做好报告,锻炼自己,努力提高学术水平。本次报告会由赵子福教授主持,倪怀玮教授,张少兵教授,陈仁旭教授,高晓英特任教授和陈伊翔特任教授作为评委出席了会议。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子福教授,倪怀...
2019年7月8日上午,应安徽省气象学会理事会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李锐教授之邀,原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研究员来我院大气科学研究论坛,为师生做了一场“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发展与走向”讲座,并与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许小峰研究员的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现代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进程,并通过对历史上几个关键大事件时间节点,展开了报告的主题。回顾历史,他指出中国现代气象观测源于西方国家人士在中国...
6月27日,科技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优化调整结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省地震局共建的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荣获“优秀”。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蒙城野外站)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小涧镇,是科技部首批14个地球物理领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蒙城野外站以现有良好的观测环境和软硬件设施为基础,按照“观测、研究、示范”的要求,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努力建...
2019年7月1日下午,来自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王育航教授应邀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并在地空教学行政楼706会议室向全院学生做了题为“Aerosol climate forcing:Wildfire feedback and brown carbon”的学术汇报。报告会由大气专业赵纯老师主持。大气专业众多师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报告会上,王育航教授主要就关于棕碳对大气的影响和野火对气候的反馈机制两点展开讨论。气溶胶对于辐射的影响主要分为直接和间接...
2019 年6月5日下午,地空学院大气科学专业副教授袁仁民在东区教学行政楼1218 会议室向全院师生做了题为“城市近地面层气溶胶通量测量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学术汇报。报告由大气科学专业姜哲老师主持,地空学院老师、同学积极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聚焦主题是“空气污染”。本次研讨会中,袁老师介绍了气溶胶通量测量的理论基...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教学行政楼
电话:
0551-63601848
邮箱:
essadmin@ustc.edu.cn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2528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