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则是深入认识地球系统演变规律、科学预测地球系统演变的重要手段。
研究员、教授、博导、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挪威极地科学院院士。开拓了海洋大气化学新学科,创建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吕院士结合了自身的科研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气探测发展的历史、今朝和未来。
研究员、现任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协第十届常委。
中科院大气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挪威卑尔根大学荣誉博士,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
华盛顿大学教授、美国矿物学会会士
美国科学协会会士、美国地球物理协会会士、美国气象学会会士、美国“地 球物理研究(JGR)”编辑、美国马里兰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北京 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德国拜仁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地质学家协会会士
“洞察号”火震仪器(SEIS)首席科学家、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法国巴黎 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美国地球物 理学会会士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地质与行星科学系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空间科学系杰出教授、中科院国际杰出访问学者
欧洲地球化学学会副主席、瑞士联邦理工教授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巴西科学院院士、秘鲁科学院院士、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磁层和日球层物理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
美国气象学会云物理委员会主席、台湾气象学会理事长、美国气象学会会士、台湾气象学会会 士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所执行所 长
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地球化学学会会士、欧洲地球化学 学会会士
西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美国地球化学学会会士、欧洲地球化学学会会士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教授、系主任 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 理学会会士,世界著名地震学家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美国AGU/AMS会士,前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大气科学部主席,前美国国家 航 空航天局地球科学部主任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AGU、SEG、AAPG会士。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AAAS, AGU,和 AMS 会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
Professor Herve Le Treut, climatologist and specialist of numericalsumulation of climate, Director of the Pierre Simon Laplace Institute(IPSL), worls at Ecole Polytechnique and Universite Pierre et Marie Curie(UPMC).
New technology to study animals in their natural enviroment without disturbance
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实验室主任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 美国地质学会高级会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科技部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九章大师讲座教授
国际著名空间和大气化学专家 英国利兹大学教授 现任利兹大学化学研究与创新中心主任
申请报告人的报告标题,摘要简介,研究简历,包括任职,获奖情况等。中文英均可。
杰出讲座海报制作所需材料清单【如果对方是国内单位,则可不需要英文标题和英文摘要】
报告人姓名,关键词中英文简介,一张宣传照片【照片要以人脸为主】
示例:Thorne Lay
美国加州大学Santa Cruz 分校杰出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地震学家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Member of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报告标题(中英文)【精炼,科谱,通俗易懂】
示例:A Global Surge of Great Earthquakes and What We Are Learning From Them
全球大地震频发及人类对大地震的认识
报告的时间,地点(中英文)【只需要告诉时间日期就行,报告地点我们会约】
示例:5月19日(周二)下午4点,东活5楼
May 19th, 16:00pm
Lecture Hall, 5th Floor of the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报告摘要(中英文)【力求简练,科普,通俗易懂】
示例:
在过去的十年内(2004-2014年),全球共发生了18次震级大于8级的大地震,平均每年1.8次,是1900-2004年间大地震频率的2.65倍。过去的10几年恰好也是国际地震台网、GPS台网、海啸观测仪、卫星影像测量等一系列观测手段和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为我们认识大地震的前兆、破裂过程以及震后过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料,为人类认识地震物理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多种综合分析手段,使得我们在定量认识震源物理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During the decade from December 2004 to December 2014 18 great (Mw ≥ 8.0) earthquakes occurred globally (~1.8 per year), compared to 71 from 1900 to mid-2004 (~0.68 per year), yielding an effective rate increase of 265%. Six events had Mw ≥ 8.5, larger than any prior event since 1965. This recent decade of high great earthquake activity coincided with vastly expanded global networks of seismometers, GPS stations, tsunami gauges, and new satellite imaging capabilities. This has enabled unprecedented analyses of precursory, co-seismic and post-seismic processes around the plate boundary environments where most of these events occurred. Joint analyses of the diverse data sets exploit complementary sensitivity of the signals to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earthquake processes. Major advanc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quantifying frictional locking and strain accumulation prior to some great events and relating it to coseismic slip heterogeneity.
为激发学生对地球和空间科学的热爱,并促进国际高水平学术交流,我院自2015年起设立"地球和空间科学杰出讲座”系列。该系列讲座由邀请人对讲座候选人进行提名,杰出讲座委员会进行遴选...
陶鑫
xtao@ustc.edu.cn
胡银玉
essadmin@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