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活动

“大气科学研究论坛”之赵春生教授谈气溶胶-云-辐射相互作用

发布日期:2019-11-05

20191030日上午,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分委员会的主席、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系赵春生教授在东区教学行政楼706会议室向全院师生做了题为“气溶胶--辐射的地面试验观测研究”的报告。

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包括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亲水性等,是决定其在大气中活化为云凝结核的重要因素。云凝结核的数量对云的粒径分布、云水含量、光学厚度、反射率、碰并效率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地球气候系统的太阳能和长波辐射平衡、降水效率、潜热释放等。因此,气溶胶--辐射-降水相互作用是大气科学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然而,针对气溶胶成核过程的实验室观测非常困难和稀少,导致目前各种云模式和气候模式中对该过程的定量描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各类遥感反演算法的误差也比较大,IPCC报告把气溶胶对云的影响列为气候研究最大的不确定性。

赵春生老师长期以来坚持工作在该科学问题的最基础和前沿领域,通过自己设计、制造特种观测系统,结合已有的各类观测系统,对气溶胶的吸湿增长率、活化速率、云凝结核浓度、云中过饱和比、气溶胶相函数、气溶胶福折射指数等最难观测的参数做出了精准测量,为相关微物理过程和辐射传输过程参数化提供了最基础的科学观测事实和基准。相关研究成果被引用三千多次,他本人也多次入选大气科学领域全球高被引学者。

赵老师在报告中还特别介绍了北京大学单高斯光束光镊-单贝塞尔光束光镊集成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使单个气溶胶粒子长时间(几十小时)悬浮在空中,从而可以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准确测量。该系统有可能在单颗粒测量领域获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赵老师的精彩报告吸引了大气科学和空间物理专业的大量师生参加,会后他一一回答了多位师生的提问,报告会持续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

(供稿:朱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