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电离层风暴:新研究揭示20年来最强地磁暴对我国电离层环境的冲击

    新闻动态 /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雷久侯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乐新安研究员和美国麻省理工Haystack观象台张顺荣研究员等国内外合作者,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构建的北斗同步卫星信标全国电离层综合观测网,结合“子午工程”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与数值模拟,揭示了“2024年5月超级磁暴”期间我国扇区电离层准周期的异常扰动现象及其物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rplay of Gravity Waves and Disturbance Electric Fields to the Abnormal Ionospheric Variations During the 11 May 2024 Superstorm”为题,发表于地学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GU Advances》。磁暴是太阳爆发引发的典型空间天气现象,会导致地球空间环境剧烈的变化,如人类肉眼可见的极光现象,并对航天器飞行、无线电通信导航等产生显著影响。“2024年5月超级磁暴”是近20年来最强地磁暴,地磁扰动指数Dst低至-400 nT以下,大量太阳风与磁层能量注入地球大气,引发电离层环境剧烈扰动,在我国北京、漠河等地均观测 ...

  • 全球对流解析模拟揭秘台风轨迹精准预测方法

    新闻动态 / 2025年02月12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先进计算实验室赵纯教授团队与先进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安虹教授团队利用基于国产新一代神威超算构建的全球对流解析模式,将2021年“烟花”台风120小时轨迹预报误差降低在100公里内,并结合灵活的变分辨率模拟揭秘复杂台风轨迹精准预测方法,实现计算效率与预测精度的双重优化。研究成果以“Pronounced advance on typhoon track forecast with global convection-permitting model”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图1. 全球对流解析模式对台风轨迹预报的改进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准确预测台风路径对于减轻灾害风险至关重要,但近年来的进步趋于平缓,引发了关于台风路径可预测性是否已达到极限的讨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全球对流解析模型(全球3公里水平分辨率),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的研究聚焦2021年的台风“烟花”,在120小时的预报时段内,将路径误差降低到100公里以内,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型成功预 ...

  • 中国科大揭示全球对流解析模式提升南亚夏季风降水次季节预报能力

    新闻动态 / 2025年02月12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先进计算实验室(LACAR)基于神威海洋之光超算平台开展了次季节尺度(30天)全球对流解析模拟试验。研究发现全球对流解析模拟可降低传统气候模式(数十公里空间分辨率)在印度半岛夏季风降水的低估偏差,提升南亚季风降水的次季节预报能力。进一步结合再分析和观测数据,揭示了南亚夏季风降水预报能力的提升与赤道印度洋雨带降水频率的改善存在密切联系。研究成果近日以“Excessive equatorial light rain causes modeling dry bias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南亚夏季风是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其降水影响数个南亚国家的粮食和经济安全,同时也是亚洲水循环的重要过程。全球气候模式是研究和预测南亚夏季风的重要工具。基于第三次到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3-CMIP6)的相关研究指出全球气候模式数值模拟能力在不断发展,但是多数模式仍然存在一些系统偏差,如印度半岛夏季风降水的干偏差,全球范围 ...

  • 院领导带队开展寒假前安全检查

    新闻动态 / 2025年01月17日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要求,保障师生寒假工作安全与实验室平稳运行,1月16日、17日,院领导分组带队,与安全员等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三个检查小组,对全院实验室、研究生办公室、机房 开展安全检查。 院领导一行深入学院各科研实验室、研究生办公室,依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2024年)》等有关规定,从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管理、水电安全、消防安全等多个维度,深入细致排查违规用电、消防器材配备、危化品存储、应急演练记录等各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 经过检查,检查组发现:部分实验室、研究生办公室存在物品杂乱堆放、插座落地未固定、消防通道杂物占用不畅等问题。检查组已责成相关负责人立即整改,杜绝安全隐患。 通过此次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各实验室、研究生办公室、机房安全管理,强化了师生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有力保障了寒假期间实验室、研究生办公室、机房的安全稳定运行。 ...

  • 学院成功举办“蔻享学术杯”教职工新年掼蛋联谊赛

    新闻动态 / 2025年01月15日

    2025年1月10日下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寇享学术杯”教职工新年掼蛋联谊赛在学校东区教学行政楼7楼举办。本次活动由学院工会组织,超过100名教职工报名参赛,活动旨在增进同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欢快的新年氛围。当天上午,学院召开2024年度领导班子述职暨学院交流大会,学院领导换届交接,学院新任党委书记雷久侯、执行院长倪怀玮、学院离任领导汪毓明、刘斌,学院工会主席黄金水,以及众多科研、教学、管理骨干老师们纷纷报名参加比赛,现场欢快热闹。老师们自由组队报名,每个队伍分别进行4轮比赛,每轮比赛的对手由现场抽签决定,以4轮比赛总积分排出最终名次。经过一下午激烈的角逐和紧张的现场计分,最终5个队伍获一等奖, 11个队伍获二等奖,22个队伍获三等奖。本次掼蛋比赛得到了蔻享学术的大力赞助,规模空前,老师们欢聚一堂,在比赛中获得了调剂和放松,也为学院营造了更加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 ...

  • 中国科大揭示蛇纹岩混杂岩熔融形成岛弧火山岩这一新机制

    新闻动态 / 2025年01月15日

    近日,学院陈伊翔教授研究组在俯冲带火山岩成因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对全球典型的岛弧火山岩及弧前蛇纹岩的镁、硼同位素组成分析,揭示了岛弧火山岩由蛇纹岩为主的混杂岩熔融形成这一新机制,极大地深化了对俯冲带物质循环过程和机制的认识,相关成果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板块俯冲带是连接地球表生圈层与深部圈层的关键纽带,在地球圈层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洋俯冲带中广泛出现弧火山岩,目前关于它的形成过程和机制存在巨大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弧火山岩是俯冲大洋板片释放熔流体交代地幔而后地幔熔融形成。然而,这种模型很难解释这些岩石的Sr-Nd等同位素组成的协同变化特征。基于此,前人提出了以沉积物为主的混杂岩熔融模型。由于沉积物及其衍生熔流体的固有地球化学组成,这种组分加入很难解释岛弧火山岩的重Mg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为了深入研究制约弧火山岩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这一重要问题,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郑永飞院士团队陈伊翔教授研究组选取全球典型的岛弧—南桑威奇岛弧(位于南大西洋,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的火山岩样品,创造性地利用Mg-B同位素进行联合示踪,充分发挥Mg、B同 ...

  • 地空学院组队参加2024年度“科星杯”篮球比赛

    新闻动态 / 2025年01月15日

    校篮球协会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科星杯”篮球比赛,地空男篮组建了一队和二队参赛。队长胡敏哲、马尚和教练窦成璋组织队员每周刻苦训练,学习全场比赛的技战术。地空一队与化院一队、科学岛二队、大数据学院以及应化所队分为一组。首战迎战老牌劲旅化院一队,我队丝毫不惧,上半场大一新星王越独得10分,帮助球队咬住比分;下半场开始,舒立迅命中标志性中投,但我方由于体能不支和经验不足,分差被逐渐拉开,最终落败。第二场对阵坐拥校队成员的新兴强队科学岛二队,江孔涵接连命中中投和三分,亮眼发挥,我队全场紧咬比分,最终36:40遗憾落败。第三场比赛在高新区场馆对阵大数据学院,窦成璋多次在内线接球吸引包夹,妙传助攻李林梓篮下得分,但由于临近期末,我队多人缺阵,仅有8人轮换,最后一节体力不支,以36:43的比分憾负对手,失去了出线机会。由院队多位核心队员领衔的二队与与管院一队、光能稀土队、物院新生队以及信院二队分为一组。首战对阵物院新生队,队长马尚火力全开,命中三记三分。强力中锋邵同在内线予取予求,半场打花比赛。最终两人狂砍30分带领球队大胜对手。第二场打信院二队,老队员苏玉龙发挥出色,里突外投,独得十余分。董浩然继续稳 ...

  • 大气学科共建与科教融合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新闻动态 / 2025年01月15日

    2025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行星大气与全球变化专业举办的“大气学科共建与科教融合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科教融合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安光所)首席科学家王英俭研究员和饶瑞中研究员,大气光学中心主任黄印博研究员等专家应邀参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章婧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赵文教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李锐教授、大气学科负责人仲雷教授、大气科学专业主任王雨教授及大气专业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王雨教授主持。会议伊始,李锐副院长致欢迎辞。他首先对中科院安光所长期以来的合作与支持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介绍了大气学科过去一年在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学术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以及未来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明晰未来发展方向和思路,并预祝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随后仲雷点长分别从培养目标、学科方向、师资队伍、科研条件、人才培养和服务贡献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气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强调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指出未来工作的重点‌,并希望与中科院安 ...

  • 地空学院 2024 年度领导班子述职暨学院交流大会圆满举行

    新闻动态 / 2025年01月14日

    1 月 10 日上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24年度领导班子述职暨学院交流大会在物质科研楼三楼会议厅隆重召开。郑永飞院士等学院教职工、王水院士等退休老同志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学院党委书记刘斌主持领导班子述职。刘斌、倪怀玮分别代表学院党委和行政班子述职,熊成和李锐作个人述职,从党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招生就业等多个维度,全面深入地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学校民主测评工作组成员、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曾皓出席会议并宣读《年度考核测评须知》。与会教职工对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了民主测评。 执行院长倪怀玮主持学院年度交流大会。倪怀玮代表学院向离任领导汪毓明、刘斌宣读致敬信,感谢他们过去十年为地空学院的蓬勃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倪怀玮表示,新一届领导班子将接过接力棒,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学院发展新的辉煌篇章。在学院发展基金奖颁奖环节,蔡润良、崔鑫、顾俊、袁悦4位同学获得院长奖;吴妲、夏琼霞、袁仁民、张少兵、祝宝友5人获得公共服务奖;陈伊翔、李毅、孙道远、郑惠南4人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学院前后任主要领导共同为获奖师生颁发了奖牌。钮凤林、孟醒、邹宇飞、盛一笑、花君临等新进教 ...

  • 学院举行赵九章先生雕像揭幕仪式

    新闻动态 / 2025年01月14日

    2025年1月10日上午,地空学院在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一楼大厅举行了赵九章先生雕像揭幕仪式。学院领导班子、各教学科研基本单元负责人、王水院士等退休老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参加了仪式。 校党委常委、院执行院长汪毓明发表致辞。汪毓明指出,“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先生是应用地球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对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贡献卓著,是学院的精神领袖。赵九章先生雕像的落成,也是希望他的精神持续鼓舞和激励地空学院的师生,促进学院更好发展。 仪式由学院党委书记刘斌主持。他回顾了赵九章先生雕像落成的历程,并向所有为之付出努力的老师们表示感谢。学院前后任主要领导共同为赵九章先生雕像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