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中国科大团队在松树沟地幔橄榄岩发现超临界流体证据

    新闻动态 / 2025年09月15日

    近日,学院黄方教授研究团队联合西北大学董云鹏教授,以秦岭造山带松树沟地幔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主微量地球化学和钡(Ba) 同位素分析,首次在天然样品中识别出富水超临界流体的明确信号,明确了富水超临界流体来源。该成果以The “lost”aqueous supercritical fluids recorded in highly refractory mantle peridotites为题发表在地球化学国际知名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是水与硅酸盐熔体在高温高压下完全互溶形成的一种特殊流体。因其高溶质迁移率和低迁移粘度的物理化学特质,具有极强的元素迁移能力,被认为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关键载体。超临界流体的成分连续变化,受到周围共生岩石的缓冲控制,随温度升高从富水端元逐渐过渡到富硅酸盐端元(图1)。其中富水超临界流体被预测为岛弧玄武岩地幔源区的重要交代媒介,并且其超强的萃取能力也有利于关键金属富集和运移。然而,富水超临界流体形成于很难直接窥探的高压高温地幔中,其H2O ...

  • 中国科大在太阳高能粒子加速和传播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新闻动态 / 2025年09月08日

    近日,学院郭静楠教授和汪毓明教授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太阳高能粒子加速和传播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The delayed arrival of faster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 as a probe into the shock acceleration process”为题,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传统观点认为,太阳爆发期间释放的高能量粒子比能量较低的粒子更早到达观测者,在动态能谱中形成常见的粒子速度色散(VD)结构,即高速早到、低速晚到。该研究报道了10个逆向速度色散(IVD,即高速晚到)的太阳高能质子事件,认为激波扩散加速过程将质子束缚并加速到几十MeV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挑战了传统的图像,也为直接探查粒子实际加速过程打开了新的诊断窗口。观测:十个IVD案例与分析方法太阳爆发会把高能粒子抛向日地空间,是航天器与载人任务的重要辐射风险源。传统认识认为粒子几乎同时释放并且沿着近似相同的行星际路径到达探测器,导致能量越高的粒子越早到达地球,在粒子探测器的动态能谱图上表现为速度色散(VD)。 ...

  • 2025级本科新生“开学第一课”开讲——学院领导与新生畅谈学科发展与大学规划

    新闻动态 / 2025年09月07日

    9月2日晚,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25级本科新生“开学第一课”在第五教学楼104教室开讲。学院执行院长倪怀玮教授、副院长耿雷教授共同主讲,班主任刘宇、王景赟、沈骥以及120余名本科新生参与活动。活动由2025级本科1班班主任刘宇主持。倪怀玮院长首先对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代表学院向全体新生致以诚挚欢迎。他以校友和学长的身份,深情回顾了自己的成长与科研之路:自1997年以第一志愿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专业,至2003年赴海外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开始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通过国家人才计划回到母校任教,直至今年担任执行院长——倪院长以亲身经历向同学们生动展现了地空学科广阔的学术前景与职业发展可能性,鼓励大家坚定信念、踏实努力,在未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随后,倪院长从时空尺度、学科地位、研究方法、仪器设备及前沿方向等多个角度,系统介绍了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学科内涵,激发了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向往。他还就学院整体发展、科研平台建设以及四个专业方向的特色与优势作了全面阐述,帮助新生初步建立起对学院的系统认知。耿雷副院长聚焦本科生教学与培养,为同学们详细介绍 ...

  • 中国风云三号卫星被动微波遥感为全天候植被物候监测提供新视角

    新闻动态 / 2025年09月07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风云卫星遥感联合实验室李锐教授团队联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成功利用我国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的被动微波遥感技术,实现了对北半球森林与草地植被物候期的有效提取,为全球植被生长监测和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全天候、高频次的遥感新手段。研究成果以“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phenolog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from multi-channel passive microwave measurements of Chinese FengYun-3D satellite”为题,发表在国际环境遥感领域旗舰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植被物候反映了植物年周期性生长变化,是理解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及碳、水循环过程的关键。其中,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OS)、结束日期(EOS)和长度(LOS)是最为关键的植被物候期参数。目前全球植被物候监测长期依赖于国际主流卫星光学传感器(如MODIS和VIIRS),基于国产卫星遥感探测的植被物候研究十分匮乏。同时,光学遥感 ...

  • 中国科大最新发现!火星存在固态内核

    新闻动态 / 2025年09月05日

    中国科大最新发现!火星存在固态内核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洞察号(InSight)探测器记录的火震数据,首次确证火星内部存在一个半径约600千米的固态内核,并揭示其主要成分构成可能是富含轻元素的结晶铁镍合金。北京时间9月3日,该成果发表于《自然》,并被选为《自然》期刊新闻稿。 2025年初至今,中国科大以第一署名及通讯单位Nature、Science、Cell三大国际顶尖刊物(CNS)上共计发表了12篇成果。火星深部结构示意图。白灰色区域为研究中利用洞察号数据检测发现的固态内核。 火星作为太阳系内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类地行星,一直是行星内部结构与演化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深空探测的核心目标之一。对行星深部结构的探测向来充满挑战:以人类最熟悉的地球为例,科学家直到1936年才通过地震波首次推测内核的存在,而彻底确认固态内核存在竟耗时近半个世纪,至1980年代才完成。相比之下,对火星内部结构的探索难度更大,2018年才首次获得火星震直接观测数据。截至目前,尽管已记录上千次火震数据,但信号 ...

  • 中国科大最新发现!火星存在固态内核

    新闻动态 / 2025年09月05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洞察号(InSight)探测器记录的火震数据,首次确证火星内部存在一个半径约600千米的固态内核,并揭示其主要成分构成可能是富含轻元素的结晶铁镍合金。该成果以“Seismic Detection of a 600-km Solid Inner Core in Mars”为题,于北京时间9月3日在Nature线上发表,并被选为Nature press release.火星作为太阳系内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类地行星,一直是行星内部结构与演化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深空探测的核心目标之一。对行星深部结构的探测向来充满挑战:以人类最熟悉的地球为例,科学家直到1936年才通过地震波首次推测内核的存在,而彻底确认固态内核存在竟耗时近半个世纪,至1980年代才完成。相比之下,对火星内部结构的探索难度更大,2018年才首次获得火星震直接观测数据。截至目前,尽管已记录上千次火震数据,但信号微弱和噪声干扰等问题仍严重限制了对火星深部结构的研究。为突破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引入火震阵 ...

  • 地空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新闻动态 / 2025年09月05日

    9 月3 日上午,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在708会议室召开,集中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雷久侯主持,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教师党支部书记、院办主任、团委书记、党务秘书参加了会议。上午9点,随着响彻云霄的80响礼炮,纪念大会开始。当国歌响起,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与会人员庄严肃立,齐唱国歌,行注目礼。随后,大家认真聆听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 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大家聚精会神,仔细领会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深刻感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深远影响。此次集中收看纪念大会,是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的一次重要学习活动,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观看大会,全体与会人员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

  • 学院党委书记雷久侯为2025级本科新生讲授党课

    新闻动态 / 2025年09月05日

    为引导2025 级本科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时代使命,扣好大学生涯“第一粒扣子”,9 月3 日晚,学院党委书记雷久侯以《青春向党 筑梦远航》为题,在东区第五教学楼5104 教室为学院全体2025级本科新生作专题党课报告。2025 级本科生班主任刘宇、沈骥、王景赟,党务秘书孟令宇全程参与,与新生共同聆听这场兼具思想深度与温度的“开学思政课”。报告中,雷久侯书记以“历史坐标”、“时代考题”、“行动指南” 为维度,为新生们搭建起从历史纵深到时代前沿、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路径的完整思考框架。在“历史坐标” 部分,他沿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时间脉络,从南湖红船的星火初燃,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从改革开放的浪潮奔涌,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用鲜活的历史事件、生动的人物故事,清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让新生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面对“时代考题”,他结合学院学科特色与国家发展需求,指出当前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家重大需求领域正迫切呼唤青年人才的加入。他鼓励新生将个人专业学习与国家发展 ...

  • 赵九章现代地球和空间科技英才班开展阿尔卑斯地球科学中法联合实习

    新闻动态 / 2025年09月04日

    英才逐梦山河求真知,学子躬行中外践所学2025 年 8 月 21 日至 31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九章现代地球和空间科技英才班 2023 级的 15 名学子,在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邓正宾、盛一笑、邹宇飞教授和教学秘书钱军红老师的带领下远赴法国,与法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携手,在阿尔卑斯山地区开展地球系统科学野外综合实习,并实地探访法国巴黎西岱大学/巴黎地球物理学院,开启了一场兼具实践深度与国际视野的科研学习之旅。本次国际实习合作阵容专业强劲,由法国巴黎西岱大学/巴黎地球物理学院(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Université Paris Cité)Frédéric Moynier教授和Dimitri Rigoussen工程师,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Université Grenoble Alpes,UGA)Pierre Beck教授,以及西布列塔尼大学(Université de Bretagne Occidental,UBO)Arnaud Agranier教授共同参与指导,为学子们搭建了跨校、跨国的学术交流平台。在野外实习之前,地 ...

  • 地空学院召开2025级本科新生家长会

    新闻动态 / 2025年09月01日

    2025年8月29日,2025级本科新生报到,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迎来了129名本科新生。当天下午4点,学院在东区第五教学楼5103教室召开2025级本科新生家长会,两百多名家长出席了此次活动。家长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熊成主持。执行院长倪怀玮教授、党委书记雷久侯教授、副院长耿雷教授、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主任刘佳佳教授、行星与地球化学专业主任陈伊翔教授、大气科学专业主任仲雷教授,以及2025级本科生班主任刘宇、王景赟、沈骥等多位老师应邀出席了本次家长会。会上,执行院长倪怀玮代表学院致辞。他首先对2025级的新生们在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对新生和家长们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随后,倪院长向家长们做了关于学院情况介绍的报告,系统介绍了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前沿学科地位、广阔的研究领域和众多的现实应用,并着重介绍了学院辉煌的发展历程、突出的人才培养成就、雄厚的师资队伍与一流的实验平台等。倪院长表示,学院各学科蓬勃发展,将为热爱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学子提供卓越的学习环境和无限的发展可能。紧接着,学院党委副书记熊成向家长们介绍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情况。他通过详实的数据,重点分析了2024届本科、硕士、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