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地空学院召开2023级本科新生家长见面会

    新闻动态 / 2023年08月27日

    8月25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迎来121名2023级本科新生。下午四点,学院2023级本科新生家长见面会在东区第一教学楼1101教室召开,一百多名家长现场参会,同时还有五十余位家长参加了网络会议。本次家长会由学院党委书记熊成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刘斌、副院长倪怀玮、李锐以及大气科学专业主任王雨、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主任卢三、2023级本科1班班主任党童、2班班主任夏琼霞等应邀参会。受执行院长汪毓明委托,倪怀玮副院长致欢迎词。倪怀玮就2023级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对同学们和家长们表示祝贺,并对新同学和家长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还回忆了自己1997年来学校报到的情景。随后,倪怀玮简要介绍了地球和空间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情况,从现有学科地位,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从学院的历史、专业的设置,到师资力量、学科排名、人才培养成果以及近期的发展机遇,各项数据充分展现出学科的发展前景和学院雄厚的实力,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将会给同学们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和可靠的平台。倪怀玮还向家长们介绍了赵九章英才班,鼓励同学们积极报名参与选拔。熊成副书记向家长们介 ...

  • 中国科大在应用包裹体三维成像技术示踪俯冲带深部含碳变质流体活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新闻动态 / 2023年08月21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肖益林教授课题组通过使用拉曼三维成像分析技术,首次在俯冲带深部地幔楔橄榄岩中发现了金刚石-菱镁矿-甲烷共存的多相含碳包裹体,这项研究对深入理解俯冲带弧下深度,尤其是还原环境下的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俯冲带是地壳物质进入地幔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壳-幔之间元素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俯冲的地壳物质通过变质脱水、部分熔融等过程释放的熔/流体向上迁移交代地幔楔橄榄岩,使其保留一定的熔/流体活动证据。包裹体作为俯冲带熔/流体活动的直接证据,被广泛运用于俯冲带熔/流体性质及演化的研究中,为我们了解俯冲带熔/流体活动提供重要证据。近年来随着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的发展,包裹体研究由定性描述转变为定量分析,这一转变促使包裹体在俯冲带熔/流体活动的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碳作为重要的挥发性元素,近年来地球内部与大气圈之间的碳循环过程备受关注。壳源碳通过俯冲作用进入地幔中,在此过程中,含碳的熔/流体从俯冲板块中释放并向上输送进入地幔。大部分的碳通过岛弧火山作用以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形式输出进入大气圈,但仍然存在一定量的碳以超高压矿物(如金刚石,菱镁矿)的形式运输 ...

  • 2023年中国首届风云降水星科学应用研讨会在合肥顺利召开

    新闻动态 / 2023年08月08日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干旱、致灾暴雨、森林火灾等一系列与地球气候系统水循环相关的气象灾害,提高对全球风暴内部降水三维结构的探测水平,我国于2023年4月16日成功发射了中国首颗“风云降水星”,可以对全球南北纬50度以内区域发生的降水进行三维结构的扫描探测。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一个国家独立完成的主动降水测量卫星(前两颗均有由美、日联合研制完成),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深入发掘风云降水星的科学应用价值,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风云降水星科学应用研讨会于2023年7月5至6日在合肥顺利召开。会议得到了学术界和国家及省级业务单位的高度重视,来自全国的七十多名专家学者赴合肥研讨风云降水卫星的科学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教授代表学校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致以诚挚的欢迎。他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面向未来,中国科大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现有学科优势,围绕国产卫星灾害预测预警的关键技术研发不断开拓进取,为国家气象事业发展持续贡献科大力量。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院士 ...

  • 2023夏·地球探索与野外考察III(长白山线路)顺利结束

    新闻动态 / 2023年08月03日

    疫情之后,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所有外场实验实习课程均按计划开展。《地球探索与野外考察3》是我院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设的野外实习课程,自地球内部到大气至日地空间全方位的地球探索与野外考察。为给不同专业的同学提供了解大气科学的机会,我院大气科学专业部分老师带领对大气科学感兴趣的22级同学们于7月26—31日进行野外考察。25日老师和同学们集体从学校出发,乘坐飞机和大巴到达26日的实习地点—吉林省通化市金川镇。26日上午,我们在周鑫老师的指导下在大龙湾进行古气候湖泥采样和水质测量。大龙湾是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七个龙湾中面积最大的一个龙湾,属于低平火山口湖,其湖泊底部的湖泥是古气候方面研究的重要对象。下午我们去参观了吊水壶、三角龙湾和花海,飞流直下的瀑布、清澈见底的湖水和姹紫嫣红的花朵无不体现这里宜人的生态环境。27日一早乘车前往长白山。午饭后稍作休息,我们便出发前往池北区气象局。依次了解气象局基本任务、参观室外观测场仪器设备、搭建便携式气象站和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杨站长的讲解通俗易懂,让同学们对气象局的工作和基本观测仪器及其原理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同学们在袁仁民老师和韩於利老师的指导下组装便携式气象 ...

  • 穿越上古!中国科大团队揭示地球地幔演化谜团

    新闻动态 / 2023年07月28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邓正宾特任教授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成功实现了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刻画了地球形成早期到现代的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了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性演变的,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接近全地幔对流的模式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过渡状态。相关研究成果以“Earth’s evolving geodynamic regime recorded by titanium isotopes”为题于北京时间7月2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地球自外向内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幔在660公里处存在地震波速的不连续界面,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圈层。在地球地质历史中,上、下地幔的物质交换会影响元素在地壳和地幔中的分配,对于理解类地行星的动力学和热演化十分重要。地球化学研究中发现现代深部地幔保留了地球形成早期的稀有气体或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同位素记录,意味着下地幔存在原始物质的储库;但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发现俯冲板片可进入下地幔;意味着现今上、下地幔存在大量物质交换,现有交换速率下地球早期形成的储库应难以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得到保留,与地球化 ...

  • 第四届大气与全球变化夏令营侧记

    新闻动态 / 2023年07月26日

    总有一个盛夏,让你难忘。翘首以盼中,2023年“挺膺担当 奋斗青春”中科大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分营—第四届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夏令营如期开营。全国优秀学子汇聚科大,开启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19日,在志愿者们热情的接待下,大多数营员都已安全抵达科大。晚上,营员见面会在老图书馆会议室开启。夏令营负责人郑建秋老师和营长郑群同学对营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志愿者们也进行了自我介绍。随后,郑群营长提议通过记动作并自我介绍游戏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大家互相了解。营员们热情地介绍了自己的学校、家乡、兴趣等,每每遇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同学都兴奋不已。最后“一真一假”、“逛三园”和“蒙娜丽莎的微笑”等破冰游戏让全场打成一片,初来乍到的紧张生涩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连绵不绝的欢笑声,让大家对随后在中科大的旅程充满了期待。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晨光熹微,璀璨的开营仪式在学校中校区体育馆拉开帷幕。校党委书记舒歌群、校长包信和、副校长杨金龙、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龚流柱,相关学院、国家实验室和机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百余所知名高校的3000余名优秀学子汇聚于此。率先展示的科大介绍视频,让营员 ...

  •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

    新闻动态 / 2023年07月24日

    7月21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地空学院党委书记刘斌主持会议,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参加会议。学校主题教育第二指导组组长、副校长王晓平在会前对会议提出了相关要求。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院领导班子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泛采取个人谈话、座谈交流、意见征集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会上,学院党委书记刘斌、执行院长汪毓明、副院长李锐、党委副书记熊成分别围绕“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部分本科课程设置不合理” 、“优化院聘员工管理,助力学院持续发展”、 “地空学院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方案”、 “大一学生全校范围转专业事项”等主题,对已有调研成果进行汇报交流。副院长倪怀玮围绕“本科教育满意度提升”开展了调研,提交了书面报告。完成主题教育调研交流后,与会同志还围绕“六有”大学生培养、学科建设、本科招生、学生管理、地学前沿研究中心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刘斌指出,通过本轮主题教育调研,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认真查摆,深度挖掘出学院在本科生课程设置、课程组指导、本科生转出、研究生招生名额、院聘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整 ...

  • 地球化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主题党日举办“学习二十大精神”知识竞答活动

    新闻动态 / 2023年07月19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此同时,支部的学习强国系统上,支部内学习积分排名竞争激烈。为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杜绝囫囵吞枣式学习,同时提高大家对党的知识的了解程度。经支委讨论,支地球化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于2023年7月5日15时开展“学习二十大”知识竞答活动,并热情邀请学院其他地化支部党员同志和群众一同参与。本次活动共有9组参赛选手(每组3人)。竞赛采用小组积分制,设纸质版必答题、文字抢答题、图片音频抢答题、你划我猜、传声筒五种题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党纪党规、中华传统文化、时政热点等应知应会内容展开,题型多样,内容丰富,多方面检验参赛选手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文化涵养,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竞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大家认真思考,踊跃参与,积极答题,拼脑力、比速度、展实力,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能力素质,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知识“较量”。统计分数时,有两个队伍出现了同分的情况,进行了加赛环节。经过最终的角逐,第①小组于朝辉、文刚、秦磊(群众)勇夺桂冠,第③小组付翔、王闯、穆智慧和第⑨小组董琳慧、殷 ...

  • 勿忘历史 珍爱和平-记地球化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南京主题党日活动

    新闻动态 / 2023年07月19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与铭记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的历史,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地球化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联合地化一支部于2023年7月8日赴南京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重温民族痛史、缅怀同胞先烈。上午10时30分,支部全体党员到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门前。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雕塑《家破人亡》,母亲用无力的双手托着遇难的幼子,向天悲号,屈辱而不屈,让人悲痛不已。“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进入国家公祭广场,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控诉着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对南京犯下的残暴行径,“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字字血泪,这段苦难记忆刻进了每一个党员的心中。之后,党员们有序进入馆内进行参观。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中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万人坑遗址中一具具遗骨,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南京大屠杀惨案就是事实,铁证如山,不容篡改。这段历史不容忘记,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绝不能患历史的健忘症,决不能忘 ...

  • 地化二支部开展“如何做好调查研究”主题教育学习

    新闻动态 / 2023年07月19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2023年7月5日,地球化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围绕“如何做好调查研究”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学习与讨论。支部书记李为用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思想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雨历程中,运用调查研究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从艰难困苦、激流险滩中一路走来,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党的调查研究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理清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思想发展历程,把握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以从中获得有益启示。一、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将调查研究运用于实际工作的领导人,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国情和社会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比如1927年初,面对党内外某些势力对农民运动的批判、诬蔑和质疑,毛泽东深入到湘潭、湘乡等5个县内进行为期32天的调查研究,写出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30年,毛泽东开展了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