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地球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结构的合作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新闻动态 / 2024年03月06日
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及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相关研究成果以“Detections of ultralow velocity zones in high-velocity lowermost mantle linked to subducted slabs”为题,于北京时间2024年3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作为地球内部最重要的边界之一,核幔边界层连接着液态外核与固态地幔,是物性结构与动力学过程最复杂的区域之一,对于地球磁场演化、地球自转变化与地球参考框架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十年里,地震学观测显示核幔边界上方存在多尺度的非均匀结构,包括大型低速省(LLVP)、中小尺度的超低速区(ULVZ)、更小尺度的散射体等。作为核幔边界上方物理性质最极端的异常结构,超低速区的横波速度下降可达50%,纵波速度下降可达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