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地空学院在国际地球化学2025学术年会举办校友与海外学者招待会

    新闻动态 / 2025年07月16日

      2025年7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办校友与海外学者招待会。此次盛会正值2025年度国际地球化学学术年会(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25)召开期间,来自全球各地的90余位科大校友、海外学者以及关心学院发展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倪怀玮教授详细介绍了学校和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表示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同时也期待校友们常回母校交流指导,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研究员高度肯定了科大地空学院的发展成就,并从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呼吁加强国内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张兆峰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马林教授、学院黄方教授、秦礼萍教授、郝记华教授等作了交流发言。招待会现场气氛热烈,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青年学生学者畅所欲言,追忆科大求学时光,展望未来合作前景。与会嘉宾来自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高压科学中心、崂山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等 ...

  • 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Richard Palin教授一行来我院访问交流

    新闻动态 / 2025年07月15日

    7月14日上午,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Richard Palin教授一行来我院访问交流。地空学院执行院长倪怀玮在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会见来宾,院党委书记雷久侯、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副部长程光磊、院长助理毛竹、地球化学教授邓正宾等参会。Palin教授一行首先参观了高温高压矿物学实验室、质谱实验室、超净实验室。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执行院长倪怀玮介绍了地空学院的发展历史,并从人才队伍、科研成果、科学普及等多方面阐述了学院情况。Palin教授分享了牛津大学在早期地球演化、行星大气模拟、地球深部物质研究及前沿交叉研究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双方围绕早期地球环境演化、深部碳循环、高温高压实验技术等深入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副部长程光磊介绍了国际学生交换与联合培养机制,探讨了与牛津大学在“CSC 创新人才项目” 框架下学者和学生互访合作的可能性,倡议通过举办联合研讨会、暑期学校等形式共建跨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并介绍了学校未来科学家交流项目(FuSEP)等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实际举措。此次交流不仅是学术互鉴,更是构建可持续合作生态的起点。双方将共同应对全球性科学挑战,开展互补性合作,为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发展贡献 ...

  • 2024级硕士1班、2班“扬帆同航·青春共同体建设”主题团建活动圆满举行

    新闻动态 / 2025年07月10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丰富研究生课余文化生活,7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2024级硕士1班、2班成功举办了“扬帆同航·青春共同体建设”主题团建活动。本次活动由班委会精心策划组织,全班30余名同学积极参与,通过“红色教育+素质拓展”的创新形式,为同学们打造了一个思想引领与团队建设相结合的综合平台。上午10时,同学们准时抵达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活动场地,温馨雅致的环境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首项活动是“红色观影·青春同行”主题观影会。同学们齐聚场地影院区,共同观看经典红色影片《建党伟业》精选片段。观影过程中,班委会设置了实时弹幕互动环节,观影后的简短讨论中,大家分享了各自对影片的理解和感悟。观影结束后,大家在KTV区开展“励志歌曲接力”,同学们轮流演唱励志歌曲,并分享与歌词相关的个人故事。有人讲述科研路上的坚持,有人回忆求学过程中的成长,真诚的分享引发阵阵掌声和共鸣。12时许,备受期待的火锅DIY环节正式开始。同学们分成五个小组,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清洗蔬菜,有的专注切配食材,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还互相推荐家乡特色蘸料,在美食交流中增进了了解 ...

  • 学校举办2025年环境与资源楼应急疏散演练

    新闻动态 / 2025年07月08日

      为了进一步落实202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活动主题“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增强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疏散能力,7月4日下午,我校在东区环境与资源楼举办了2025年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保卫与校园管理处、实验室安全办公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多部门协同配合,700余名师生参加演练,演练取得圆满成功。活动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邓建松担任总指挥,并特邀合肥市包河区消防救援大队队长尤明现场指导。  为确保演练顺利开展,保卫与校园管理处、实验室安全办公室对环境与资源楼进行多次现场踏勘,科学规划疏散路线,与学院多次协商,讨论演练方案,明确演练流程。在活动开始前,对招募的实验室安全员、物业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保证每位参与人员熟悉流程、掌握要领。此外,通过张贴演练通告、发布通知等方式,动员师生积极参与。  本次演练模拟环境与资源楼实验室发生火灾的情景,随着广播发布火警信息,楼内师生员工立即响应,36名安全员引导大家沿疏散路线迅速撤离至集合点,并逐层排查确认无滞留人员。整个过程紧张有序,5分14秒内完成 ...

  • 中国科大多名教师荣获首批“安徽省工程师奖”

    新闻动态 / 2025年07月08日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励广大工程师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首次设立“安徽省工程师奖”。根据《关于表彰安徽卓越工程师和安徽卓越工程师团队的决定》文件通知,安徽省2025年评选表彰150名“安徽卓越工程师”和50个“安徽卓越工程师团队”。我校金熠、龚冰、张家海、江晓、陆松荣获“安徽卓越工程师”称号,冷冻电镜团队荣获“安徽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总入选人数居安徽省之首。此外,先进技术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各有1人荣获“安徽卓越工程师”称号。  我校获奖人选简介如下:  金熠,工程科学学院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长期专注高超实验平台及其光学诊断工程技术研发,为校内科技工程重大专项(高超专项)的核心试验支撑人员。  龚冰,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参与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深钻计划”和“探月工程”,为大科学工程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张家海,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高级工程师(教授级),生命实验中心副主任,致力于结构生物学和核磁共振方法学的创新应用研究。  江晓,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

  • 2025年中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校友值年返校活动圆满举行

    新闻动态 / 2025年07月07日

    7月6日上午,202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校友值年返校活动在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顺利举行。返校班级包括807、9007、0107、0607、1107年级校友。此次活动由学院精心策划组织,旨在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展示学院近年来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果。本次返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内容丰富、亮点纷呈。首先,志愿者们带校友们参观了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的多个实验室,实地了解学院在地球物理、空间探测、地球化学等多个前沿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亲身感受到母校在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上的不断提升。第二环节由学院联合“石头科普工作室”精心策划,为校友的子女及亲属准备了富有地学特色的互动体验活动。现场不仅通过实物展示、趣味讲解传播地学知识,还特别赠送了学院定制的玩偶公仔作为贴心礼物,为孩子们带来一份别具意义的回忆。活动现场其乐融融,充满温馨和趣味,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活动的高潮是与学院领导与众多返校校友们的座谈交流会。学院副院长-耿雷在会上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分享了当前中国科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情况,并展望了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校友们也纷纷发言,回忆在校时 ...

  • 探索地球奥秘:合肥一中师生共赴《岩石与地震》科普盛宴!

    新闻动态 / 2025年07月07日

    6月19日,应合肥市第一中学邀请,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主办、石头科普工作室承办的《岩石与地震》主题科普讲座圆满落幕。本次活动邀请了地空学院洪鹤庭博士担任主讲人,为合肥市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地球科学之旅,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收获满满!精彩回顾:沉浸式地球科学探索从宇宙到地球:开启科学之旅讲座伊始,洪鹤庭博士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月球的形成”等宏大而引人入胜的话题为切入点,迅速激发了同学们对宇宙的好奇心。随后,他巧妙地将话题聚焦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生动的互动问答,洪博士详细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三大岩类的形成过程与特征。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岩浆岩如何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地表沉积物堆积的产物,而变质岩则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的结果。这些讲解让同学们对岩石的形成和分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洪博士还进一步联系了日常生活的岩石,从我们家中常见的大理石地板,到宏伟的天安门华表,无不彰显着岩石在人类生活和历史中的广泛应用。《流浪地球2》与地震:科幻照进现实洪博士巧妙地借助《流浪地球2》中行星发动机的设定,将电影场景与实际地震 ...

  • 学院党委副书记熊成在固体地球物理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新闻动态 / 2025年07月04日

    7月3日下午,学院党委副书记熊成参加固体地球物理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大会,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题,为支部全体党员讲授专题党课。会议由党支部书记潘登主持。熊成副书记首先回顾了党史中作风建设的发展脉络,着重阐释中央八项规定的诞生背景与主要内容;随后,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并结合学校学院实际,从“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学校落实八项规定的学习教育举措”两个方面作了系统讲解。他强调,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必须锲而不舍抓常抓长,持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与会党员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逐一分享学习体会并展开热烈讨论。熊成副书记认真听取发言,逐一回应大家提出的问题,结合自身经验和学校学院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答。他总结强调,党员同志要在学习教育中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扣好“第一粒扣子”,在各种诱惑面前守住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珍惜当下“科学的春天”带来的优越科研环境,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在守住底线中锤炼党性,在担当作为中彰显价值;要自觉把个人发展融入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伟大征程,为推进中 ...

  • 中国科大揭示北冰洋汞释放及其时空变异的关键驱动因素

    新闻动态 / 2025年07月04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省极地环境与新污染物重点实验室谢周清教授团队在极地环境方向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开展北冰洋多学科走航观测,揭示了夏季浮游植物释放的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海冰融化引发的局部对流是驱动北冰洋汞释放并呈现显著时空变化的关键调控因素。7月2日,相关成果以“Marine phytoplankton and sea-ice initiated convection drive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in Arctic summertime mercury rebound”为题在《自然·通讯》发表。汞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污染物,摄入人体后可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免疫及生殖系统受损、慢性器官损伤、瘫痪甚至死亡。汞通过大气环流长距离传输,可到达并沉降至遥远的北极地区。北极是环境汞暴露的敏感地区,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AMAP)报告显示:北极圈附近居民是全球汞暴露水平最高的人群之一。北极夏季的“汞反弹”是北极环境汞循环的一种特殊现象:每年7月至8月,大气中气态元素汞(Hg(0)或GEM)浓度会显著飙升,甚至达到北半球背景值的近2 ...

  • 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锐教授在大气科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新闻动态 / 2025年07月04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党员党性修养,7月1日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锐教授参加大气科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员大会,并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与研究生党员同志们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交流研讨,会议由党支部书记韩伟超主持。党课伊始,李锐教授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为切入点,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案例,深刻阐述了中央八项规定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中央八项规定自实施以来,从作风建设入手,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有力整治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重塑了党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位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责任。在党课讲解过程中,李锐教授紧密联系高校实际,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要求进行了细致解读。他强调,作为研究生党员,虽然身处校园,但同样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学术研究、集体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例如,在学术研究中要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研究任务;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