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校园吉尼斯活动顺利举办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26日

    2023年3月18、19日中午,由地空学院和数学学院联合举办的校园吉尼斯拉开帷幕。早春的微风还有丝寒意,却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活动一开始,现场便人气高涨,迎来高潮,同学们在这中间收获了快乐,赢得了奖品,也丰富了课余生活。活动一共有6个小游戏,其中最受欢迎的无疑是“筷子夹球”了。游戏要求玩家用筷子在最短时间内夹出15个球。虽然同学们平时经常用筷子吃饭,但只有在这次游戏中才真正的“筷”分高下了。 其次,“蹦蹦炸弹”也吸引了非常高的人气,想必,当乒乓球在手中掷出的那一刻脑中已经算好了小球的运动轨迹了吧。其他的游戏,如“自行车慢行”,“记忆挑战”,“争分夺秒”,“红砖并进”等也同样受到了参与者的欢迎,展现了属于青年人的活力。最后,要说最可爱的,当属出现在现场的小朋友们了,他们不仅积极参与游戏,甚至还当起了裁判和帮手!希望多年以后,他们仍能回想起这段快乐时光。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快乐的时光也终将结束,校园吉尼斯,一个知识,运动与乐趣相交融的活动,在活动人员们整理现场的忙碌声中渐渐拉下帷幕,唯留欢声笑语在人心间。(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学生会) ...

  • “知行合一,学思践悟”───记地空学院地球探索与野外考察II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26日

    2023年4月7日和4月14日,全校各学院近百名大一和大二的同学,分两批离开科大校园前往大自然,开始了地球探索与野外考察II的课程。本次课程由地空学院姚华建、谢智、刘晓东和戴立群老师带队,带领同学们亲历大自然各种地质现象,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床的形成过程,岩溶地貌的形成以及冰川流动对地貌的影响等问题。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课程锻炼了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建立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图一.大王洞前集体合影课程第一天,学院刘斌书记的课前动员讲话带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老一辈地质学家对大自然和野外探索的热情。同学们热情高涨,迫不及待想要展开第一个课程教学点——宝山陶采坑的地质学习。在这里,同学们学习了使用地质锤和放大镜,并且认识了赋矿岩石矽卡岩的理化性质、形成过程及成矿规律。图二. 刘斌书记、谢智和魏春生老师作课程介绍和注意事项课程第二天,我们来到石台,老师们为同学们讲解了地球物理勘探和环境科学的知识内容,并且让同学们实践了“弹性波法”、“磁法”的探测以及便携式环境科学仪器的使用。午饭过后,同学们和老师们在大王洞前集体合影,之后开启了我 ...

  • 中科院“类地行星”B类先导专项2022年度学术咨询会在合肥召开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26日

    4月23日,中国科学院“类地行星的形成演化及其宜居性”B类先导专项2022年度学术咨询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精密测量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多名项目骨干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现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王晓平致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院士主持会议当天,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陈敬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王晓平为此次会议的举办分别致辞,随后,类地行星专项领衔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汪毓明教授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做专项进展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胡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陶教授分别以“月球水:嫦娥五号样品的启示”、“嫦娥五号月壤的形成与演化特征”、“火星大气水传输及大气逃逸”为题作专项亮点成果报告,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院士主持。专项领衔科学家汪毓明教授做报告中国科学 ...

  • 首届深空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开幕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26日

    4月22日上午,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深空科学分论坛暨首届深空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2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Deep Space Sciences)在合肥正式开幕。本次会议是2023年“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之一,由深空探测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发起,于4月22日至27日在合肥举办。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深空探测实验室深空科学研究院院长汪毓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本次学术研讨会网页注册860余人,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学者的报告投稿360余篇。报告内容涵盖了15个科学主题,涉及深空科学领域的诸多重要方向。开幕式上,校长包信和院士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包信和对各位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科大人与中国航天事业的深厚渊源、中国科大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科研进展和学科建设现状。包信和指出,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人类对深空探测的战略需求持续增强。新形势下,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共建了深空探测实验室,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实现 ...

  • 地空学院2023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圆满结束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24日

    为迎接“中国航天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4月22日举办了“科技活动周”活动,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来到现场参与活动,与先进的科技成果近距离接触,感受科学的神奇与魅力。地空学院今年设置了4个主要科普点,分别展示了“太阳望远镜”、“探地雷达”、“地震波实时显示”、“地质科普展厅”和“大气遥感探测仪器”“气象仪器展示”等。地物实验教学中心采用科普报告、实验演示的方式详细地介绍了地球和行星物理专业在资源探测、城市建设、地震设防和抗震减灾中的作用。地质科普展厅主要分为矿物区、岩石区、化石区和VR体验区。展厅主要供访客自主进行参观体验。大气科普点,科普了有关大气结构、大气现象等基础气象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关极地气象的内容,普及了如极地气候、极地科考、等专业知识。太阳望远镜观测点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太阳结构的相关知识。另外,我院石头科普工作室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普展示。五位主持人在线上直播中为大家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气科学与地球物理相关的小知识,并进行了有奖问答环节;在线下也设置了科普点,进行集书签与现场抢答,并发放帆布袋、抱枕等精美礼品,让大家尽兴而归。在本次科技活动周中,各科普点志愿者 ...

  • 挪威极地科学院院士陈立奇教授作客中国科大杰出讲座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23日

    2023年4月20日下午,挪威极地科学院院士陈立奇教授应邀作客中国科大杰出讲座,在东区活动中心五楼国际会议厅做了题为《北冰洋快速酸化与全球影响》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变化对海洋酸化和碳化学影响,北极放大作用导致北冰洋快速酸化,气候变化驱动下的北极快速年代际酸化及其机制,北冰洋快速酸化与全球影响,以及国际和中国的海洋酸化考察研究计划。陈立奇教授现任集美大学极地与海洋研究院名誉院长和讲座教授,国家极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是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首席科学家,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报告开始前,孙立广教授对陈立奇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深情回顾了陈老师对中国科技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的建立与发展的极大支持,并感谢陈老师对极地环境研究室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次报告由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朱仁斌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陈立奇教授首先介绍了全球变化对海洋酸化和碳化学的影响,人类进入一个全球变化世界和高CO2的海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引起了全球变暖,海水pH下降,海洋酸化对钙质生物产生破坏,生态系统遭受损害。近年来,北极经历了快速升温和海冰融化退缩等情景,诱发大气-海洋碳源汇 ...

  • 地空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19日

    4月17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暨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刘斌主持,学校主题教育第二指导组组长、副校长王晓平,指导组成员、组织部副部长燕京晶到会指导。刘斌书记传达了《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关于在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成立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通知》。刘斌强调,学院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校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学院所属党支部要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按校党委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学校主题教育第二指导组组长、副校长王晓平讲话。王晓平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做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遵循,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王晓平强调,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

  • “清明祭英魂,丰碑明新观”——空物-大气研究生党支部与南京大学大气硕士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19日

    (空间物理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大气科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梨花风起正清明,缅怀英烈寄深情。正值清明之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研究生第二支部与大气科学研究生第一支部联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1级与22级硕士生党支部,共赴南京雨花台纪念革命先烈,砥砺初心。感受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增进青年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怀。时届清明,翠柏凝春。上午9时,全体人员到达雨花台,南京大学硕士生党支部党员同志沿途为大家介绍了丁香等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带领同志们深切感受革命先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接受党性洗礼。全体人员随后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举行祭扫仪式,在纪念碑前鞠躬致敬,并敬献鲜花,寄托深深哀思,向革命烈士们表达崇高的敬意。青春建功新时代,奋进行动创一流。当天下午,全体成员前往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进行参观,随后两校党支部代表进行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活动,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欢致欢迎辞,他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希望双方能在交流中增强理论水平,提升工作能力,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接着,王兴金、吴振豪、严子婧、姜玲玲四位党支部骨干根据各自 ...

  •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媒体报道我院马晓冬教授课题组最新地壳应力研究成果 - 地壳岩体中的裂隙导水性能够揭示地壳岩体摩擦强度与应力状态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13日

    近期,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KeAi集团出版的期刊《Rock Mechanics Bulletin》,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马晓冬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Mark Zoback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Determination of the crustal friction and state of stress in deep boreholes using hydrologic indicators”,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rockmb.2022.100024文章上线后,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的全球科学新闻发布平台“EurekAlert!”以“Earth’s crustal stress can be inferred from fluid flow of fractures in deep boreholes”为题,对该项成果进行了报道。随后,Phys.org等多家科学新闻媒体予以转载。EurekAlert!报道链接: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 ...

  • 中科院大气所林朝晖研究员作客地球和空间科学杰出讲座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12日

    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林朝晖研究员应邀作客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杰出讲座,在水上报告厅做了题为“把地球搬进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的学术报告。林朝晖研究员是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主任、CAS-TWAS气候与环境卓越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系统负责人。本次报告由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赵纯教授主持,共吸引了百余位师生来参加报告会。林老师首先介绍了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巨大考验,例如全球持续变暖、环境污染加剧、极端气象灾害频发等。并指出地球系统模式是深入认识地球系统演变规律、科学预测地球系统演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世界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模式研发,但目前仅有少数地几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地球系统模式,其中就包括了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值得一提的是,CAS-ESM正是“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核心模式软件。林老师随后具体地介绍了该装置的总体构成,从最底层的配套设施层、再到面向地球科学的高性能计算系统的硬件层、以及涉及超级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支撑层,到最顶层的包含大气、海洋、植被、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