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中国科大在超临界流体组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新闻动态 / 2023年05月11日

    近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肖益林教授课题组通过超高压多相流体包裹体的三维成像建模研究,首次定量厘定了俯冲带深部的超临界流体的化学组成,并揭示了超临界流体在俯冲带碳、硫等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critical fluid in deep subduction zones as revealed by multiphase fluid inclusions in an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vein》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知名综合性科学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这项研究对深入和系统理解自然界超临界流体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流体是地球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水以及地球内部广泛存在的各种地质流体),同时也是地球不同圈层间物质和能量传输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按其地球化学性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富水流体、含水熔体以及超临界流体。其中,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一类形成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具有相对低粘度 ...

  • “走近英烈事迹,传承革命精神”

    新闻动态 / 2023年05月09日

    2023年4月9日,正值清明时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固物研究生第三党支部24名党员集体到江苏省南京市开展“走近英烈事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党日学习。9日上午,所有党员同志们统一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辈。同志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塌上雨花台纪念碑前的100级台阶,在雨花台纪念碑前,全体党员在烈士陵园前肃立默哀,以一枝鲜花向革命先烈献上最崇高的敬意,缅怀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随后,大家参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同志们认真学习烈士们的事迹,通过参观纪念馆内烈士的遗物和场景的再现,体会革命先辈在面对艰苦恶劣的监狱环境仍保持对党的赤诚之心的不易,感受为了国家人民在对家人做出牺牲的痛楚,思考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带来的深刻启示。9日下午,全体党员来到了南京总统府参观学习。从太平天国的建立到红旗插上总统府,从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到现在的红色教育基地,总统府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和政治变迁。在这里,大家了解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和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观看历史图片和文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作为临时大总统在建立中华民国初期的艰辛。在 ...

  • 回顾国殇,奋发图强|大气科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赴南京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新闻动态 / 2023年05月05日

    适逢清明时节,为了深切缅怀在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历次斗争中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和人民英雄、深切缅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教育引导支部党员追忆苦难历史,汲取前行力量,践行使命担当,2023年4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赴江苏省南京市开展了“回顾国殇,奋发图强”主题党日活动。主要的参观地点为雨花台烈士陵园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铁骨丹心浩气长,雨花台上耀辉光。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在这里牺牲的烈士数以万计,已知姓名的1519名,绝大部分为无名烈士。烈士们是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共产党人。新中国成立以后,雨花台成了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里面的主要纪念场所有:烈士就义群雕像、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16日上午,全体党员先后瞻仰了雨花台烈士群雕和烈士纪念碑,认真参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烈士纪念碑前,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鞠躬致敬,并致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景仰和追思,缅怀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 ...

  • 中国科大揭示太阳爆发的重构过程

    新闻动态 / 2023年05月05日

    中国科大日地空间物理研究团队在太阳爆发活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爆发结构在早期爆发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重构演化,研究成果以“Complete replacement of magnetic flux in a flux rope during a coronal mass ejection”为题,于2023年5月4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Astronomy》。太阳爆发活动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是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或CME),即太阳大气中缓慢积累的磁能在短时间内被剧烈地释放出来,将局部大气加热到上千万度——被称为耀斑,并产生大量高能粒子,同时上亿吨携带着磁场的日冕物质被抛射到行星际空间。在接下来几天内,它将扰动整个太阳系的空间环境,尤其是影响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高技术系统,包括航天、航空、通讯、电网等。自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日冕物质抛射一直是太阳和日地空间物理关注的焦点。在经典图像中,太阳爆发的核心结构是由螺旋缠绕的磁力线构成的磁绳;在爆发开始后,磁绳周围的磁力线通过磁场重联转化为螺绕的磁力线,包裹在原有磁绳之外,导致其以“滚雪球”的方 ...

  • 中国科大李泽峰课题组揭示深地震物理过程的统一规律

    新闻动态 / 2023年05月01日

    深地震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未解之谜。过去三十年里,地震学家发现深地震的破裂过程与浅地震有诸多不同,认为这些不同是由深地震独特的产生机制导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泽峰课题组利用机器学习对全球3000余个中大震级地震进行了系统分析,证明了深地震破裂过程和震源参数的差异由地球刚度随深度变化导致,与地震的具体产生机制无关,纠正了该领域长达三十年的错误解释。2023年5月1日,该研究成果以“深浅地震的相似地震矩释放过程(Similarseismic moment release process for shallow and deep earthquakes)”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oscience》。深地震是指震源深度超过60公里的地震。由于地球深处高温高压,岩石表现出塑性形变,深地震的产生机制与浅地震的脆性破裂有所不同。关于深地震成因有许多猜想,如脱水脆化、热失稳和亚稳态橄榄石相变等,但至今仍没有定论。了解深地震的成因和破裂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的物理机制、俯冲带的性质以及地球内部的动力过程。长久以来,地震学家通过分析震源时间函数,发现浅地(0-60 km)、中源地震( ...

  • 地空学院召开主题教育读书班第二次集中学习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28日

    4月28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第二次集中学习,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第二次学习会,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教师党支部书记、院办主任、团委书记、党务秘书参加学习会。会议由党委书记刘斌主持。学习会首先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刘斌、倪怀玮、熊成、陶鑫及其他与会同志等通过一人领读一个章节,全文学习了报告全文。随后,会议通过领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委委员王雨、周根陶、冷伟,院长助理耿雷分别领学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牢记“三个务必” 坚定历史自信 增强历史主动》、《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主题教育进行了交流讨论。党委委员、执行院长汪毓明在谈学习体会时表示:要把主题教育的开展和学院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学促干,切实解决学院存在的问题。刘斌强调,我们要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 ...

  • 我院学生会举办考研和保研经验交流会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27日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考验和保研经验交流会于2023年4月22日15:00至17:00在第五教学楼5304教室顺利召开,由地空学生会学习部部长蒋英姿筹备。参加交流会的人员包括: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9级考研学生李卓远、彭秀松,保研学生付涛、朱沛荣作为嘉宾,以及20级、21级和22级的同学。此次交流会旨在为20级同学即将面临的考验和保研问题提供可行建议,同时为21级和22级同学提前了解相关事宜提供机会,并为同学们解决问题和提供帮助。首先是由固体地球物理专业19级的付涛同学为大家分享了他的保研经验,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在保研前,他建议同学们不要挂科,提前修核心通识课程,找老师了解名额情况,多听不同课题组的组会,同时也要考虑备考工作和找工作等。在保研中,他提醒大家要注意相关通知。而在保研后,建议按时参加组会,适当阅读文献等。朱沛荣同学则总结了自己的保研经历,并鼓励同学们加强信心,在面对各种情况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总的来说,建议同学们要早作准备,多与老师和学长学姐交流,对不确定的事情要有备选计划。科大大气学院学生李卓远分享了他的考研经验。他介绍了科大研招网的网址,并提醒大家注意相关通知。 ...

  • 中国科学院吕达仁院士做客地球和空间科学杰出讲座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27日

    2023年4月2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吕达仁研究员应邀做客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杰出讲座。吕达仁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物理学家,师从著名大气物理学家顾震潮先生。长期从事大气科学、日地科学与空间对地观测基础与重大应用。担任国际辐射委员会委员,国际高层大气气象学会委员会委员,国际气象与大气科学协会IAMAS执行委员,也担任基金委重大项目,科技部973计划,“碳专项”首席科学家。25日上午,吕院士在中国科大东区学生活动中心五楼报告厅做了题为“面向科技发展与重大应用的全大气探测前沿研究与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李锐教授主持,上百余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吕老师首先回顾了历代科学家对大气科学的贡献,依次介绍了竺可桢、严济慈、赵九章、郭晓岚、叶笃正、顾震潮等科学家的事迹,勉励我们夯实基础,攀登全大气层科学高峰。接着从子午工程二期——青藏高原分系统讲起,介绍位于青藏高原海拔4300米处的羊八井观测站,从而实现对关键区域的重点探测。接着介绍了全球气候与大气成分监测科学实验卫星CACES研究进展,该研究可以实现主要温室气体遥感从“一维气柱总量”到“三维立体结构”的 ...

  • 我院地球与行星物理专业研究生赴大别山开展地质实习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27日

    趁着二十大的春风,我院地球与行星物理专业组织19名研究生于2023年4月15-16日赴大别山开展为期两天的地质实习。本次实习由胡岩老师带队,李俊伦、许效华、王凯、王文忠、高级、胡峰等多位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同行辅导讲解。实习队伍于15日早上7点半从地空学院集合出发,驱车赶往此次实习的第一站——金寨县地震台。途中,带队老师为大家分发精心准备的实习资料,并强调此次野外实习的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上午十点到达金寨县地震台后,实习队伍分成两组先后参观了观测200米山洞里的各种在测仪器和科普展览室。金寨县地震台陆栋梁台长和工作人员给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地震台主要工作职能,并且详细介绍了地震台所进行的电磁、地磁、地电、地震、地壳应变、地倾斜、固体潮等多种观测手段和技术,学生们踊跃提问。通过介绍和交流,同学们对地球物理的数据采集以及地震台的主要工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实习的第二站是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实习队伍15日下午到达天堂寨白马大峡谷。老师们首先简要介绍了天堂寨基本的地质演化和构造背景,让同学们对天堂寨岩体的形成有一个框架认识。然后,沿着白马大峡谷,老师们又在一些典型岩石和构造区域讲解了变质岩中的淡色脉体 ...

  •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校园吉尼斯活动顺利举办

    新闻动态 / 2023年04月26日

    2023年3月18、19日中午,由地空学院和数学学院联合举办的校园吉尼斯拉开帷幕。早春的微风还有丝寒意,却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活动一开始,现场便人气高涨,迎来高潮,同学们在这中间收获了快乐,赢得了奖品,也丰富了课余生活。活动一共有6个小游戏,其中最受欢迎的无疑是“筷子夹球”了。游戏要求玩家用筷子在最短时间内夹出15个球。虽然同学们平时经常用筷子吃饭,但只有在这次游戏中才真正的“筷”分高下了。 其次,“蹦蹦炸弹”也吸引了非常高的人气,想必,当乒乓球在手中掷出的那一刻脑中已经算好了小球的运动轨迹了吧。其他的游戏,如“自行车慢行”,“记忆挑战”,“争分夺秒”,“红砖并进”等也同样受到了参与者的欢迎,展现了属于青年人的活力。最后,要说最可爱的,当属出现在现场的小朋友们了,他们不仅积极参与游戏,甚至还当起了裁判和帮手!希望多年以后,他们仍能回想起这段快乐时光。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快乐的时光也终将结束,校园吉尼斯,一个知识,运动与乐趣相交融的活动,在活动人员们整理现场的忙碌声中渐渐拉下帷幕,唯留欢声笑语在人心间。(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学生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