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我院学生组队赴金寨大湾村开展“三下乡”活动

    新闻动态 / 2024年09月04日

    2024年暑期,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同学们响应校团委号召,组建了金寨县大湾村实践队,15名本科生在徐燕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6号上午出发,前往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服务活动。7月6日上午,同学们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列士陵园和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此次参观,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金寨县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革命先烈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巨大贡献。下午2点多,同学们抵达大湾村,稍作休息后一起参观了村里的汪氏宗祠(安徽省工委旧址),了解了大湾村沉重深厚的历史底蕴。7月7日上午同学们参观了汪家祖宅、汪家老屋等等一系列红色遗址,还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湾村的改变历程,沿途还参观了大湾村特色农产品陈列馆。下午,同学们体验了大湾村的特色旅游设施,进一步了解村里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晚饭后,为增进和村民的交流,深度体验乡村生活,同学们来到村里的篮球场,和村民们一起运动锻炼,同学们和村民一起学跳广场舞,还展示了提前准备的太极拳和健美操的教学。7月8日上午,同学们分组来到村民家中,对村民的生活质量、主要收入来源、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开展调研。当天下午同学们 ...

  • 我院组织本科生赴漠河开展野外联合教学实习

    新闻动态 / 2024年09月02日

    2024年7月12日至7月21日,在党童、黄福庆、李勤秀和汤琴琴等老师的带领下,我院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32名本科生前往中国最北的黑龙江漠河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简称“地球所”)和山东大学(简称“山大”)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开展野外联合教学实习。我院党童和黄福庆副教授、地球所刘立波和陈一定研究员及山大刘晶教授等担任此次实习的授课和指导老师。参与实习师生在台站合影本次实习属于《空间探测基础实习》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们认识空间科学是一门结合实际观测和理论分析的学科。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磁力仪、流星雷达、测高仪和GNSS等空间环境地基探测仪器,学习了其基本的观测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场景,并通过编程处理和分析采集的数据。刘立波研究员、党童和黄福庆副教授授课和指导学生实习期间,刘立波和陈一定研究员、党童和黄福庆副教授细致讲解了观测仪器的基本原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处理和编程指导,同时启发学生思维,拓展能力。采用中科大、地球所和山大学生共同分组、探讨和学习的方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通力协作,对老师提供的数据进行了多种解析和尝试,在最后分小组每位成员汇报成 ...

  • 地空学院漠河实习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新闻动态 / 2024年09月02日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爱党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中国科大地空学院在黑龙江漠河开展实习的师生党员成立了“漠河实习临时党支部”,黄福庆副教授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成员包括党童副教授和4名本科生党员。2024年7月16日下午,临时党支部在我国最北端的北极村流动党员驿站,组织开展了“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主题党日活动。该活动是与一同实习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山东大学的师生联合开展,中国科大地空学院参加实习的20余位同学(含非党员同学)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临时党支部成员合影同学们先后来到了党员驿站的“北极概况”、“北极之魂”等特色展板,了解当地通过特色旅游大力实行乡村振兴的战略,聆听了扎根当地、克服严寒默默奉献的优秀党员的故事。讲解员生动的讲述和深刻的解读,使每位同学深刻领悟到了“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参与主题党日的我院师生合影参与主题党日的中科大、地球所和山大师生合影在参观过程中,实习班级的同学们还有幸与几位曾经在最北端工作的党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些党员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分享了他们在我国最北方严寒的环境下如何坚守共产党员的信念,如何实践“身在最北方、心向党 ...

  • 学院与岳阳市君山区政府共建的君山湿地生态碳汇研究中心揭牌

    新闻动态 / 2024年09月02日

    2024年8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与岳阳市君山区政府共建的君山湿地生态碳汇研究中心揭牌,双方现场签订共建框架协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斌、党委副书记熊成、院长助理耿雷、刘晓东教授受邀参加揭牌仪式。政府方面的代表有岳阳市政府副秘书长余风祥,君山区委书记雷欣以及区委副书记、区长陈淼等领导参加。君山湿地生态碳汇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图来源于《湖南日报·新湖南》君山区,作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地理位置独特,毗邻长江和洞庭湖,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这里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中心瞄准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碳汇资源开发等目标,在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估及治理方案、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方法、湿地碳储量和碳收支、碳循环过程及关键影响因素、以及碳汇价值和碳交易等前沿创新领域开展研究。岳阳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碳汇研究开发工作,将君山湿地生态碳汇研究中心建设列入“美丽岳阳”建设标志性工程。签订君山湿地生态碳汇研究中心共建框架协议 图来源于《湖南日报·新湖南》揭牌仪式上,刘斌书记代表中国科学技术 ...

  • 多源卫星遥感研究硫酸盐气溶胶和气象条件影响降水和潜热垂直结构取得新进展

    新闻动态 / 2024年09月02日

    人类活动排放的硫酸盐气溶胶,会大大增加大气中的云凝结核数量,对云和降水过程产生复杂的影响。与此同时,对特定地区而言,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又和风向、风速、大气不稳定度等天气条件紧密相关。那么,这二者对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究竟有怎样的影响?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风云卫星遥感联合实验室李锐教授课题组利用卫星观测的气溶胶、降水三维结构数据,配合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成功揭示了我国京津冀地区硫酸盐气溶胶和大气动力条件对降水及其潜热三维结构的分别影响,并量化了各自的敏感性,对深入理解这一复杂大气过程、提高天气和气候模拟与预测能力提供了理论的支撑。研究成果以“Complex interplay of sulfate aerosols and meteorology conditions on precipitation and latent heat vertical structure”为题,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简称npj CAS)上。npj CAS旨在发表气候学和大气科学领域的高水平创新性研究成果, ...

  • 中国科大揭示“大氧化事件”的触发机制

    新闻动态 / 2024年09月01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肖益林教授团队通过对条带状铁建造(BIF)进行锂同位素的研究,从而揭示了“大氧化事件”(GOE)的启动机制,相关成果以“Lithium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Neoarchean Huoqiu BIF and the Paleoproterozoic Yuanjiacun BIF from North China Craton: Implications for the Triggering Mechanism of 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为题发表在《Precambrian Research》上。氧(O)是关键的生命元素,对地球上生物的繁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球早期是缺氧的,直到约24.5亿年前的GOE时,氧气才在大气中聚集起来。GOE是地球历史上十分重要的环境改变事件,对于其启动机制的讨论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形成于GOE启动前后BIF的锂同位素组成(δ7Li),结合铁氧化物合成实验,确定了古海水的δ7Li值在GOE前后呈明显升高的特征。进一步的模拟发现,地表环 ...

  • 汪毓明院长为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新生讲授“入学第一课”

    新闻动态 / 2024年08月29日

    汪毓明院长为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新生讲授“入学第一课”2024年8月27日晚上,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在第五教学楼5104教室举办了新生“入学第一课”报告会,校党委常委、学院执行院长汪毓明教授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探索未知的世界——从地球到深空》的报告,学院党委副书记熊成,2024级本科班主任王文忠、邹宇飞、郝记华以及108位本科新生聆听了报告。汪毓明院长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球和空间科学”,引发同学们的深思,然后分别从深海、深地、深空、深时介绍了地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手段,激起同学们对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兴趣,专业又不失风趣地讲解生活中的地球科学,总结到“从深海、深地,再到深空,人类不停地探索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世界,带动技术的发展,拓展人类的边界,这就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然后,汪毓明院长围绕学科地位、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给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学院总体情况以及各个专业方向的相关情况,并提到了地空学院正在谋划的“几件大事”——开发前瞻性技术,布局未来重大项目。如建设卫星接收站和地面应用系统等。最后,汪毓明院长从自己的学习经历出发,向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宝贵建议:调整心态、打好基础、找到 ...

  • 地空学院召开2024级本科新生家长会

    新闻动态 / 2024年08月28日

    2024年8月23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迎来了108名2024级本科新生。晚7点,学院在东区第五教学楼5104教室召开2024级本科新生家长会,近两百名家长出席了此次活动。家长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熊成主持,副院长倪怀玮教授、固体地球物理专业主任李俊伦教授、大气科学专业主任王雨教授,以及2024级本科生班主任王文忠、邹宇飞、郝记华等应邀出席。会上,倪怀玮副院长代表学院致辞。他首先对2024级新生在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并对新生家长的到来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倪怀玮回忆了自己1997年报到时的情景,感慨万千,并对新生们的未来寄予厚望。随后,倪怀玮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地球和空间科学的研究领域、国家战略、未来发展趋势等,以及学院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研究方向。他指出,学院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等领域拥有强大的研究实力,学院致力于为同学们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支持他们的成长和成就。倪怀玮副院长还介绍了赵九章英才班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学生就业方面的情况,鼓励新生们积极申请赵九章英才班,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能,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会上,熊成副书记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学院近 ...

  • 中国科大在探究地球核幔边界超低速区成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新闻动态 / 2024年08月22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文忠特任教授与多位学者合作,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位于地球核幔边界高速区域的超低速区是由超离子态铁氢化物形成,相关成果以“Superionic iron hydride shapes ultralow-velocity zones at Earth’s core–mantle boundary”为题通过直投方式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地球核幔边界(CMB)是地球内部成分差异最大的边界层,是地核与地幔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近二十年的地震学研究发现,在CMB上方存在不同尺度的低速异常体,如位于非洲和太平洋板块下方的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以及位于LLSVP内部和周围的超低速区(ULVZ)。理解这些低速异常体的特征和成因对理解核幔边界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ULVZ通常有数百公里宽,数十公里厚,相比于周围地幔其具有明显的低波速和高密度特征,因此能够长期稳定在CMB。传统观点认为ULVZ的成因主要分为两种:温度异 ...

  • ​中国科大在探究地球核幔边界超低速区成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新闻动态 / 2024年08月22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文忠特任教授与多位学者合作,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位于地球核幔边界高速区域的超低速区是由超离子态铁氢化物形成,相关成果以“Superionic iron hydride shapes ultralow-velocity zones at Earth’s core–mantle boundary”为题通过直投方式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地球核幔边界(CMB)是地球内部成分差异最大的边界层,是地核与地幔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近二十年的地震学研究发现,在CMB上方存在不同尺度的低速异常体,如位于非洲和太平洋板块下方的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以及位于LLSVP内部和周围的超低速区(ULVZ)。理解这些低速异常体的特征和成因对理解核幔边界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ULVZ通常有数百公里宽,数十公里厚,相比于周围地幔其具有明显的低波速和高密度特征,因此能够长期稳定在CMB。传统观点认为ULVZ的成因主要分为两种:温度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