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中国科大提出识别俯冲带超临界流体活动的多项标准

    新闻动态 / 2024年12月25日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形成于高温-高压环境下,水和硅酸盐熔体完全互溶的一种特殊流体。其具有非常强的元素迁移能力,在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的很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如何在处于常温常压状态下的天然样品中识别超临界流体是长期以来的研究难点。近日,我院肖益林教授的研究团队与合作者系统总结了迄今为止相关领域的进展,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提出了识别俯冲带中超临界流体活动的4个方面的标准。相关成果以Natural records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in subduction zones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科学国际知名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上。图1 全球俯冲带多相包裹体记录了不同类型的流体,流体类型与包裹体的形成温压条件和子矿物组合有关该研究首先从相图层面明确了超临界流体的概念,然后从多相包裹体(图1)、特殊的元素迁移、超临界流体的相分离效应和同位素分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天然样品中超临界流体活动的记录。最后,本研究提出了4个方面的识别超临界流体活动的标准。包括(1)盐类子矿物是富水流体包裹体的识别指标,对碳 ...

  • 冬至共度,饺子飘香——地空学院23级本科师生冬至日包饺子活动

    新闻动态 / 2024年12月25日

    2024年12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一。地空学院23级本科师生在冬至日这一天共同举办了“包饺子度冬至”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次增进师生之间情谊的盛会。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齐心协力,发挥各自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冬至佳节,在临近新年之际许下了对未来的期待。大家在晚上七点时于中区食堂“桃李园”集合。食堂师傅们担任包饺子环节的指导者,他们细心讲解了包饺子的技巧,确保大家能够快速上手,享受包饺子的乐趣。在指导结束后,大家发挥起各自的聪明才智,包出了各型各色的饺子。除了常规的饺子形状外,大家还创造出了其他的形象,氛围轻松有趣。随后,大家将包好的饺子送入锅中煮制。当热腾腾的饺子从锅里捞出来时,整个活动现场弥漫着浓浓的香气,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包的饺子,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体会到了实践成果带来的满足。大家在临近期末的繁忙工作学习之余找到了久违的温暖与放松。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通过这次包饺子活动,师生们不仅体验了冬至的传统习俗,还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和关怀。地空学院将继续秉承弘扬传统文化、增进师生情谊 ...

  • 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近地大气风场高精度探测与扰动特性研究”启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举办

    新闻动态 / 2024年12月24日

    12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近地大气风场高精度探测与扰动特性研究”启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举办。专项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研究院等院内多家优势单位共同实施。专项科学咨询指导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晋滨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窦贤康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汪毓明教授等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周兵副局长等出席会议并指导。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傅尧教授,专项首席科学家薛向辉教授以及各级负责人、研究骨干等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科研部查正军部长主持。傅尧副校长首先致辞。他指出,目前国内外尚未实现近地大气风场的同时同地、全高程无缝隙、高精度观测,本专项将汇集院内优势单位,依托国家级野外观测站、“子午工程”等国家平台支撑,突破技术瓶颈,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近地大气全高层风场探测系统,揭示风场驱动的近地大气环境扰动“起源—传播—效应”机理。本次启动会的举办将助力专项团队高效开展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产出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重大成果。周兵副局长指出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及天气气候致灾效应”交流研讨会在中国科大顺利召开

    新闻动态 / 2024年12月23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及天气气候致灾效应”交流研讨会在中国科大顺利召开2024年12月21日,由兰州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及天气气候致灾效应”交流研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承办。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陆高鹏教授主持了会议,学院副院长倪怀玮教授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倪教授简单介绍了中国科大的发展历史和进程,认为地球和空间学院大气科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得益于包括在座各位专家在内的同行鼎力支持,同时强调了召开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并预祝会议能取得圆满成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徐寄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洪滨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周立旻教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魏合理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大傅云飞教授、袁仁民教授、祝宝友教授等专家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王会军院士指出,2024年是基金委重大项目“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及天气气候致灾效应”研究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各课题前期在项目准备申请 ...

  • Tectonics | 中国科大姚华建团队发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变形模式新成果

    新闻动态 / 2024年12月23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姚华建教授团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方位各向异性结构与地壳变形模式等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ontinental Extrusion and Laterally Heterogeneou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in Southeast Tibet”为题发表于地学权威期刊《Tectonics》。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是现今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 (图1)。针对青藏高原的变形机制,一直以来存在很大的争议(Tapponnier et al, 1982; Royden et al, 1997)。因此,对该区域的地壳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该区域的构造演化机制。图1.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背景及台站分布。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处理中国科学台阵(ChinArray)Ⅰ期和研究区内固定台(图1)的连续波形数据,利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提取了瑞利面波3-50 s基阶相速度频散曲线,进而使用面波方位各向异性直接反演方法 (DAzimSurfTomo, Liu et al., 2019),获得了 ...

  • “疏解压力,关爱自我”——2022级博士班举办“11.25”心理健康月主题观影活动

    新闻动态 / 2024年12月20日

    为积极响应“要—爱我”为主题的第三届“11.25”心理健康月活动,在2024年12月1日下午,2022级博士班在南七新天地寰時影城举办了观影活动,组织同学们共同观看了电影《好东西》。《好东西》电影从的女性视角出发,讲述了两位不同性格的女性是如何直面生活和工作上的困境和挑战。影片整体轻松诙谐,让大家开怀大笑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在观影结束后,大家也从心理角度对电影展开了热烈讨论,两位女性的经历能让大家意识到,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时,要有接纳自我、勇敢无畏和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同时,只有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我们才能勇往直前。此次活动借助电影这一载体,帮助同学们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也更好的认识自我、关爱自我,这将有助于同学们能以更加乐观、积极、自信的态度面对未来。(丁怡敏供稿) ...

  • 2022级硕士班开展心理健康月集体观影活动

    新闻动态 / 2024年12月20日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提升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素养,放松身心,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班于2024年12月15日晚18:40,在上影国际影城立基店3号厅举办了心理健康月“电影驿站”观影活动,邀请同学们共同观看电影《孤星计划》。《孤星计划》是一部充满历史厚重感和青春热血的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在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承担起重要使命,经历成长、抉择、牺牲和胜利的故事。在观影过程中,大家不仅能够感受到角色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勇气,也能体会到他们在面对命运抉择时的深刻挣扎。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历史的洪流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为之付出了代价。这种对青春与理想的探索与诠释,使得影片不仅是一部充满悬疑的谍战片,更是一场关于信念、勇气与牺牲的深刻思考。此次心理观影活动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孤星计划》不仅是一个关于勇气和成长的故事,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责任、牺牲、信任、情感管理等心理素质。通过电影,大家学到了如何在压力中保持冷静、如何在失败中恢复、如何在成长过程中平衡情感与理性,并最终在 ...

  • 中国科大揭示火星核幔分异过程

    新闻动态 / 2024年12月18日

    我院地球化学与行星科学系高温高压岩石学与矿物学团队在类地行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通过第一性原理自由能计算揭示了火星核和火星幔的分离过程,发现约束火星的核幔分离发生在远超先前估计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这对理解火星的内部结构与长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以“A deeper and hotter Martian core-mantle differentiation inferred from FeO partitioning”为题,于12月1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核幔分异是类地行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物质重组过程(图1),其奠定了类地行星的长期演化格局,对理解火星的形成及演化至关重要,也为认识地球等类地行星的演化规律提供重要参考。目前,科学家对火星核幔分异的了解主要基于对火星陨石中中度亲铁元素的研究,依靠这些元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分配行为来推测火星核幔分异的条件。然而,受限于数据的稀缺性以及火星核成分的不确定性,这一过程至今仍无法得到明确约束。2018年,InSight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并着陆。2019年,该探测器首次探测到火星震信号,研究人员利用这些信号结 ...

  • 激情挥拍,羽球飞扬!地空学院研究生新生羽毛球友谊赛圆满举行

    新闻动态 / 2024年12月17日

    为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缓解科研压力,同时增强体质,增加同学之间的了解。12月1日晚,以“锤炼奋斗精神”为主题的羽毛球友谊赛团日活动在中区体育馆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24级博士班、24级硕士一班和二班多个团支部共同举办。比赛通过小组赛和淘汰赛的方式进行,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现场高手如林,击球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网前轻吊、中场截杀、后场高远球……选手们各自展现看家本领,展现了高超的竞技水平。他们配合娴熟,攻防转换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球拍高低挥舞,羽球来去起落,比分交替上升,胜负就在转瞬之间,牵动大家的心弦。选手们体现了良好的竞技水平和比赛道德,赢球了一起拥抱挥拳庆祝,失利了拍拍肩膀互相鼓励,比赛结束,互相握手相对手致意,感谢彼此一起奉献了精彩的对决。经过激烈的角逐,产生了冠亚军和八强队伍。负责举办的同学给排名靠前的队伍颁发奖品,表彰他们在赛场上展现出不屈不挠、勇于挑战的精神。让同学们在羽毛球的挥拍中,共同体验奋斗的快乐,锤炼不屈的意志,一起在运动中成长,在挑战中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未来我们将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文化体育活动,为同 ...

  • 红叶染栖霞,秋意醉江南——2024级本科3班团日活动纪实

    新闻动态 / 2024年12月16日

    在这个秋风送爽、红叶满山的季节里,我们抓住了秋天的尾巴,在栖霞山展开了本月的团日活动,共同感受江南水乡的秋日韵味。旨在让同学们在自然美景中放松身心,增进友谊,体验江南的秋色之美。清晨,同学们在学校集合,满怀期待地出发前往栖霞山。经过数小时的车程,我们在中午时分抵达目的地。饥肠辘辘的同学们在山下享用了当地有名的素斋,为下午的登山活动储备能量。午后,我们开始攀登栖霞山。舟车劳顿没有磨灭大家的热情,同学们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在山野间纵情。山间小道两旁,红叶如霞,层林尽染,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蜿蜒的小径上,金色的光斑与红叶相映成趣。枫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秋天的秘密。栖霞山的红叶层次分明,由深到浅,从橙黄到鲜红,再到深紫,如同火焰在林间跳跃,点燃了整个山峦。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红叶点缀其间,“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在欣赏红叶的同时,同学们还参与了各种互动游。这些活动不仅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同学们释放了学习的压力,享受了一段宁静而美好的时光。随着栖霞山红叶之旅的帷幕缓缓落下,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