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固体地球物理教师党支部与安徽省地震局郯庐—大别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学习二十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新闻动态 / 2023年03月14日

    2023年3月11日—12日,固体地球物理专业教工党支部与安徽省地震局郯庐—大别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党支部一起,赴泾县皖南事变旧址开展学习二十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11日上午,在前往泾县的车上,大家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的二十大报告以及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发表的重要讲话。支部书记吴忠庆与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中午简单休息后,支部同志们来到安徽省地震局下属的泾县地震台。该地震台于1975年筹建,具有地震仪、水平伸缩仪、磁力仪等多种功能观测手段。地震台与泾县高铁站相距不算太远,参观时恰好有高铁经过,大家特地注意了高铁经过实时地震记录的变化。参观后固物党支部与郯庐—大别中心党支部在地震台围绕进一步合作等开展了热烈讨论。从地震台返回后,固物党支部开展二十大精神的集中学习。首先视频学习了“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院党委书记刘斌同志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大家讲了微党课,同志们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加深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和“埋头 ...

  • 环境科学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学思践悟二十大,砥砺奋进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

    新闻动态 / 2023年03月14日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发挥党建引领育人作用,激发支部党员踔厉奋发的精神面貌,推动全体党员学思践悟、知行合一,2023年3月1日晚,环境科学研究生党支部在教学行政楼702开展学思践悟二十大,砥砺奋进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支部副书记刘轩侨同志主持,全体支部党员参与。会上由第二党小组的许金昭和第三党小组的崔雅文两位同志进行领学。许金昭首先带领大家从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和主要成果等方面进行逐一解读。他认为,党的二十大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中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显眼的位置,这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位科大学子的使命和担当,我们要执着攻关创新,发扬科大精神。崔雅文同志以“学习新党章,做合格党员”为主题,从中国共产党章程基本概述、党的二十大修改党章的重大意义和党章的30个重要修改三个方面进行领学。她表示,作为党的根本大法,2万余字的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的二十大修改党章,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需要,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回顾党一百多年来每一次党章的修改,都反映出我们党对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 ...

  • 乒乓不止、拼搏不息—记地球化学研究生观看《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新闻动态 / 2023年03月14日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是中国的骄傲。无论是在训练场上,还是在国内外赛事上,运动健儿勤学苦练、不断创新、发奋图强、为国争光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们。近期上映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讲述了中国乒乓球队在遭遇挫折和低谷后,奋发向上、重新崛起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能让大家对我们的国球发展壮大的历史有进一步了解,而且其中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将对我们的学习、科研工作有所启示。地球化学研究生于2月26号观看了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观影后,大家感受颇多。付翔表示:“《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一部极具感染力和触动人心的电影,它讲述了中国乒乓球队1990年代初国乒的故事,当时国乒一蹶不振,练练输给了多个队伍,后主教练坚持改革,终于在1995年的世乒赛上的绝地反击故事。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展现了中国乒乓球事业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李为用表示:“如电影的名字“绝地反击”,影片中出现了多组绝地反击的对照。国产胶水从封锁到自研、运动员从散漫到整体、中国乒乓水平从低谷到巅峰。近乎完美的结局背后是教练组和运动员数不尽的训练与汗水、是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的辛 ...

  • 我院举办2023年SEG学生分会换届大会及颁奖仪式

    新闻动态 / 2023年03月14日

    2023年3月3日下午,我院举办了2023年SEG学生分会换届大会及颁奖仪式。本次活动对上一届SEG学生分会的工作进行总结并选出了新一届SEG学生分会成员。本次活动由SEG学生分会主席绳瀚林主持。首先绳瀚林作为SEG学生分会代表对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两年来SEG学生分会举办两次东方杯地球物理竞赛和第一届东方杯地球物理软件竞赛,并及时传播SEG相关最新消息,使大家能够及时接触到最新勘探知识。原SEG学生分会主席薛智文为成员颁发荣誉证书。接下来,新一届SEG学生分会竞选人江蕾、张政杰、苏麓润、张功文、戴传力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每一位竞选人都充分展示了自己对于竞选职位的认识和对未来的岗位规划,充分说明了自己的竞选优势。最终,经过不记名投票,按照票数高低,选定新一届SEG分会主席为江蕾,副主席为张政杰,秘书为苏麓润,财务为张功文。希望新一届SEG学生分会能够在未来的两年充分做好学生工作,用努力架起SEG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前SEG学生分会主席绳瀚林为新一届学生分会颁发聘书。最后我们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率先答对问题的同学都有机会获得一份奖品。SEG学生分会换届大会圆满完成,希望新一届学生分会成员能够 ...

  • 冰雪粒子形状假设对星载雷达遥感降水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新闻动态 / 2023年03月14日

    冰雪粒子形状假设对星载雷达遥感降水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和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李锐课题组基于WRF+辐射传输模式的模拟,在对固态水颗粒形状假设影响雷达反射率和降水关系,及影响降水云三维结构的探测误差上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The impacts of shape assumptions on Z-R relationship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clouds based on model simulations and GPM observations”为题,发表在Remote Sensing (IF=5.349)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二年级硕士研究生麦李婷为第一作者,李锐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杨述评协助提供了数值模拟和数据分析,王雨教授也参与了本项研究。降水是全球气候系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的重要过程。由于降水粒子强烈的吸收和散射效应,光学信号无法探测降水云内部的三维结构,必须依靠主动的微波雷达。地基雷达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对海洋、大型水体、人迹罕至的陆地地区降水三维结构也无 ...

  • 钒同位素研究揭示地球大陆地壳成分的演化历史

    新闻动态 / 2023年03月10日

    近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黄方教授课题组和美国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Roberta L. Rudnick教授合作,通过冰碛岩和火成岩的钒(V)同位素研究,确定长英质成分主导的陆壳形成于距今30亿年之后。相关研究成果以“Dominance of felsic continental crust on Earth after 3 billion years ago is recorded by vanadium isotopes”为题在线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自从45.6亿年前地球形成以来,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分异。现今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拥有长英质大陆地壳的类地行星。大陆地壳最初的成分是来自地幔的镁铁质岩浆,而板块运动使得大陆地壳进一步的演化,并形成了大面积的长英质陆壳。大陆地壳的化学成分变化与地球演化、板块运动和行星宜居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几十年来,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的方法得出两种相反的认识。其一是太古宙早期以来大陆地壳就已经是长英质成分主导,另一种认识是太古宙中晚期之前大陆地壳成分 ...

  • 中国科大合作研究在造山型金成矿系统取得新进展

    新闻动态 / 2023年03月09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海江教授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庆飞教授等合作,通过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学科交叉,发现岩石圈壳幔解耦形成的岩石圈立交桥构造对造山型金矿带具有控制作用。研究成果近期以“Lithospher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ed by crust–mantle decoupling controls the formation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为题发表于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造山型金矿约占全球金矿资源30%,但是其成矿机理还存在争议。此类金矿之前常被认为广泛发育于前寒武纪绿岩带中,它们的含金流体被认为是由进变质过程中地壳岩石脱水产生。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太古代克拉通边缘存在大量显生宙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显示大量地幔来源的特征。研究团队选择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扬子克拉通西缘哀牢山造山型金矿带(图1)为例,综合多种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开展了造山型金矿带成矿机制研究。图1 东亚造山型金矿带的分布(a)以及云南哀 ...

  • 沙尘气溶胶效应和天气动力条件对降水雨顶高度的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

    新闻动态 / 2023年03月03日

    近日,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和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李锐课题组在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The impacts of dust aerosol and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on precipitation vertical structure in southeastern China as seen from multisource observations”为题,发表在地球科学知名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影响因子7.197)上。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朱红霞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李锐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杨述评、黄辰协助提供了数值模拟和数据分析,赵纯教授和姜哲研究员也参与了本项研究。 沙尘气溶胶是陆地气溶胶质量比例占比最大的一种,可以作为冰核(IN)和云凝结核(CCN)来影响云和降水。目前,沙尘气溶胶对气候的间接影响的研究已经从定性转向定量,期望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的影响可以在数值模型中得到准确描述。实际观测 ...

  • 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新闻动态 / 2023年02月27日

    2023年2月25日,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学委会主任王赤院士、委员穆穆院士、孙和平院士、王会军院士、杨元喜院士、曹晋滨教授、李定教授、王劲松研究员、王晓钢研究员、颜毅华研究员、宗秋刚教授、陈耀教授,顾问委员会王水院士、魏奉思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处常务副主任于晟、地球科学处三处处长程惠红,中科院科发局地球与资源处处长段晓男参加了会议。实验室主任窦贤康院士、副主任汪毓明、陆全明、主任助理薛向辉及相关骨干列席。  与会专家、领导和实验室骨干成员合影  会议伊始,实验室主任窦贤康院士首先对与会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在王赤院士主持下,汪毓明教授介绍了实验室过去一年里取得主要的科研进展、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情况。  紧接着,申成龙教授、王荣生教授、党童副教授、谢锦教授林分别介绍了各代表研究方向取得的亮点成果。薛向辉教授介绍了2022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情况,并提请学委会审议通过。  最后,与会专家和领导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取得的成绩,认为实验室很有特色,总体运行良好,并为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了四点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进 ...

  • “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争做担当奉献新青年”—— 空间物理教师党支部、研究生第一、二党支部组织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流浪地球2》

    新闻动态 / 2023年02月27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激发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党员的文化自信,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23年2月16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教师党支部和空间物理研究生第一、二党支部联合组织开展“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争做担当奉献新青年”主题观影活动,共40余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集体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流浪地球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