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中国科大在卫星遥感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研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新闻动态 / 2024年03月28日

    近日,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风云卫星遥感联合实验室李锐教授团队在卫星全天候遥感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利用多源卫星观测揭示了东亚夏季云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关键水循环过程的时空异质性影响和机理,发展了卫星微波观测约束下的森林碳水通量协同反演算法,系统评估了云变化对全球蒸散发产品精度影响。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等地球科学领域高水平国际期刊, 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项。系列研究的第一作者为地空学院大气专业王怿璞特任副研究员,李锐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系列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风云气象卫星专项和江淮气象联合基金等项目联合资助。 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途径吸收固定大气二氧化碳(CO2),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碳汇。全球碳计划估算表明, 2010~2019年人类活动排放CO2总量的30%被陆地生态系统所吸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

  • 我院成功举办第七届教职工掼蛋比赛

    新闻动态 / 2024年03月27日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工会在1月中旬组织开展了第七届教职工掼蛋比赛,六十位教职工报名参赛。经过初赛和决赛多轮激烈角逐,最终冷伟、罗小梅组合获得冠军,熊成、耿雷组合获得亚军。本届比赛在我校东区教学行政楼702-706会议室举办。1月11日下午,30组选手按时到场,比赛如期开始。经过一下午四轮比赛,选手们得到相应的积分,排名前16的组合晋级决赛。1月16日下午,晋级本届决赛的选手们,在紧张欢快的氛围中,又经过四轮比赛决出了本届比赛的冠亚军,同时根据参赛选手们的积分情况排出了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掼蛋比赛考验选手们的脑力和配合,同时心态和运气也非常重要。老师们通过扑克牌相互切磋,增进了沟通交流,也在工作之余得到了很好的调节放松,是学院近年来很受老师们欢迎的一项休闲比赛活动。 ...

  • 2023-2024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安徽赛区顺利举行

    新闻动态 / 2024年03月25日

    2024年3月17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燕园元培杯”2023-2024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在全国各赛区举行。安徽省赛区由安徽省地震局指导,安徽省地震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合肥市地震局协办。本次竞赛安徽省赛区报名人数近2万人,经过选拔,来自全省15个地市107所高中6255名学生参加了比赛,共设31个考点,90个考场。安徽省竞赛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周密的考务工作计划,有力的保证了比赛的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承担了合肥市及周边20多所中学1484名学生的集中考试任务。合肥市科协、 合肥市地震局参与合肥考点的巡考工作,并结合此次竞赛对考生开展了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比赛期间,各考务人员严格履行保密协议,考务工作周密严谨、考试流程规范可靠,考场井然有序。考试完毕,迅速及时将答题卡汇总并寄往全国竞赛委员会,顺利完成赛事各项任务。本项赛事是由教育部审批通过、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学科类竞赛活动之一,主要考察和测验中学生对地球科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旨在普及地球科学知 ...

  • 我院2022级硕士班组织《周处除三害》集体观影活动

    新闻动态 / 2024年03月16日

    新学期伊始,我院2022级硕博班组织了热映电影《周处除三害》集体观影活动,五十多位同学报名参加。电影《周处除三害》不仅是对古代典故的现代化改编,更是对人性、善恶与生死的一次深刻反思。电影还通过陈桂林的故事,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陈桂林虽然是一个恶名昭彰的杀手,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迷茫。他既想结束自己的恶行,又想为家人和社会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种善恶冲突和内心的挣扎,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电影也通过陈桂林的行动,传递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即使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也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去,努力改变现在,为未来留下希望。观影过程中,全体同学全神贯注,全情投入。许多同学被电影中的陈桂林带动着。陈桂林在整个影片过程当中,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这是哲学上的陈旧话题了。尤其在尊者那段剧情里,更让大家对恶行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本次观影,带动了大家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善恶的思考,使得我们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也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复杂。大家一致表示,此次观影受益匪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的冲突,也让我们对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此次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

  • 中国科大揭示合声波主导弥散极光形成的原因

    新闻动态 / 2024年03月14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深空探测实验室陆全明教授和高新亮特任教授研究团队结合多颗卫星联合观测以及计算机粒子模拟方法,揭示了地球内磁层中合声波主导极区弥散极光形成的内在原因。该研究成果以“Why chorus waves are the dominant driver for diffuse auroral precipitation”为题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弥散极光是极区电离层能量输入的重要来源,是地球磁层与电离层之间的强耦合机制。地球磁层中等离子体波动通过共振散射使电子进入损失锥,进而沉降至大气层并与大气分子碰撞,最终形成弥散极光。哨声模合声波和静电电子回旋谐波(ECH波)被认为是引起弥散极光形成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波模。如果依据理论推测,那么这两种波动在磁层中对弥散极光的贡献应该是相当的。然而,观测结果却表明,合声波主导了弥散极光的形成。如何解释这一矛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通过美国的Van Allen Probe A卫星和DMSP卫星的联合观测发现,合声波和ECH波动具有相当的振幅强度,并且能够单独引起极区的电子沉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 ...

  • 中科大合作提出青藏高原东向生长的新模式

    新闻动态 / 2024年03月08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海江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地质科学院侯增谦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丽军研究员等合作,通过学科交叉,综合利用多尺度地震成像、地球化学示踪和地球动力学模拟揭示新生代印度板块在高原东侧的撕裂控制了高原的东向生长,首次提出了“板片撕裂-地幔涡流”控制青藏高原东向生长的新模式。该成果以“Cenozoic eastward growth of the Tibetan Plateau controlled by tearing of the Indian slab” 为题于2024年3月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Geoscience》上。 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在新生代碰撞形成的,具有强烈的多圈层相互作用和广泛的资源环境效应,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绝佳试验场。青藏高原隆升及东向生长的机制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尽管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高原隆升和东向生长模式,但仍难以完满地解释目前观测到的所有地学数据。研究青藏高原的东向生长机制,首先需要确定高原东侧现今的地幔结构及其在新生代的演化。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多尺度地震成像获得了区域的地 ...

  • 中国科大在地球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结构的合作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新闻动态 / 2024年03月06日

    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及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相关研究成果以“Detections of ultralow velocity zones in high-velocity lowermost mantle linked to subducted slabs”为题,于北京时间2024年3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作为地球内部最重要的边界之一,核幔边界层连接着液态外核与固态地幔,是物性结构与动力学过程最复杂的区域之一,对于地球磁场演化、地球自转变化与地球参考框架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十年里,地震学观测显示核幔边界上方存在多尺度的非均匀结构,包括大型低速省(LLVP)、中小尺度的超低速区(ULVZ)、更小尺度的散射体等。作为核幔边界上方物理性质最极端的异常结构,超低速区的横波速度下降可达50%,纵波速度下降可达25% ...

  • 我院郝记华教授获2024年F.W.克拉克奖

    新闻动态 / 2024年02月20日

    近日,从国际地球化学学会(Geochemical Society)获悉,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郝记华教授获得2024年F.W.克拉克奖(F.W. Clarke Awards)。克拉克奖是Geochemical Society用于表彰在地球化学或宇宙化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的重要奖项,它以美国著名化学家和矿物学家F.W.克拉克的名字命名,于1973年11月开始颁发,享有卓越的国际声誉。获奖者会在国际戈尔德斯密特地球化学年会上做邀请报告,并领取银质奖章一枚。郝记华教授是首位在中国工作的获奖者。他的贡献主要在量化早期地球和关键行星的地球化学条件和过程,特别是他在太古宙地球风化、早期河水化学和磷循环以及土卫二海水中磷的可获得性方面的系列工作。郝记华教授于201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学位,2017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分别在法国里昂大学和美国罗格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于2021年1月回国工作,获2022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项目及中科院“百人计划”青年项目(择优获顶格支持)。主要从事早期地球营养元素循环、生命起源、地外海洋宜居性等研究。在Science等 ...

  • 我院2023级本科班举办元旦团建活动

    新闻动态 / 2024年01月17日

    12月23日上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1班、2班联合举行了元旦团建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参与,由班主任党童、夏琼霞两位老师主持。首先,党童老师强调了寒假安全相关事项,并对同学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业给予期望,接着班主任助理肖宇学长介绍了关于寒假社会实践的相关情况,鼓励大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崔立坤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团员的责任与使命,最后团支书于书天对这一个学期班级活动进行了总结。随后班级组织了集体聚餐。现场年味十足,同学们有说有笑,还纷纷表演拿手节目。朱皓宁同学表演了一个心灵魔术,活跃了现场的氛围。之后于书天同学展现了自己的说唱天赋,通过两首说唱,带动了全场的气氛。王玺玮同学给大家带来了两段活力十足的宅舞表演,令同学们目不转睛。接着钟承奕同学献唱了两首歌,对大家表达新年的祝福。最后班长李青宇和梁峻玮同学也是带来了一首《凄美地》,赢得大家的掌声。在一阵阵的掌声中,集体聚餐也是接近尾声,最后班主任助理马新斌学长对各位同学寄予新春祝福,祝各位新的一年更加美好!此次团建活动是对整个学期的总结,同时也增强了班级内部的交流,促进了班级团结,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

  • 地空学院召开2023年领导班子年度述职和学院年度交流大会

    新闻动态 / 2024年01月12日

    2024年1月11日上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23年度领导班子年度述职和学院年度交流大会在东区活动中心五楼国际会议厅召开。朱日祥院士、王水院士、郑永飞院士及学院130余位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会议还特别邀请了部分退休教师代表参加。会议第一阶段为领导班子年度述职和民主测评,党委书记刘斌主持民主测评会,管理学院副书记曾皓作为组织部代表参加了此阶段会议。刘斌做了党建工作述职报告,他的报告分为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及个人述职四部分。在工作清单中,他详述了一年来学院党委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情况、基础性党务工作情况、贯彻落实《工作条例》情况、党建推动单位发展情况、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思政与群团、统战工作情况这六方面的工作内容。在回顾了一年的工作后,他分析了其中可以改进的地方和未来的工作计划。最后,他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汇报了个人履职情况。副院长倪怀玮、李锐,党委副书记熊成,分别报告了各自分管工作的开展情况。 执行院长汪毓明作了题为《永恒的东风》的述职报告。汪毓明的报告分为年度概况、过往回顾和未来展望三个部分。在年度概况中,他介绍了一年来地空学院在行政管理、师资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