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官网中文 / ENGLISH返回首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雷久侯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乐新安研究员和美国麻省理工Haystack观象台张顺荣研究员等国内外合作者,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构建的北斗同步卫星信标全国电离层综合观测网,结合“子午工程”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与数值模拟,揭示了“2024年5月超级磁暴”期间我国扇区电离层准周期的异常扰动现象及其物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rplay of Gravity Waves and Disturbance Electric Fie...
深度70-300公里的中深源地震为俯冲板片的应力状态、物质组成及俯冲演化机制提供了重要约束. 该深度下, 高温高压环境使岩石韧性主导变形, 发震机制尚不清晰. 中深源地震多发生在俯冲板块内部, 上方常伴随火山活动, 通常认为板内含水矿物脱水及其物理化学过程诱发地震破裂. 近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的地震学者们发现秘鲁平板内地震发生及破裂呈显著的窄带分布特征, 与邻区常规俯冲板片内地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指示可能...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先进计算实验室赵纯教授团队与先进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安虹教授团队利用基于国产新一代神威超算构建的全球对流解析模式,将2021年“烟花”台风120小时轨迹预报误差降低在100公里内,并结合灵活的变分辨率模拟揭秘复杂台风轨迹精准预测方法,实现计算效率与预测精度的双重优化。研究成果以“Pronounced advance on typhoon track forecast with global convection-permitting model”为题发表于国际...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先进计算实验室(LACAR)基于神威海洋之光超算平台开展了次季节尺度(30天)全球对流解析模拟试验。研究发现全球对流解析模拟可降低传统气候模式(数十公里空间分辨率)在印度半岛夏季风降水的低估偏差,提升南亚季风降水的次季节预报能力。进一步结合再分析和观测数据,揭示了南亚夏季风降水预报能力的提升与赤道印度洋雨带降水频率的改善存在密切联系。研究成果近日以“Excessive equatorial light ...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要求,保障师生寒假工作安全与实验室平稳运行,1月16日、17日,院领导分组带队,与安全员等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三个检查小组,对全院实验室、研究生办公室、机房 开展安全检查。 院领导一行深入学院各科研实验室、研究生办公室,依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2024年)》等有关规定,从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管理、水电安全、消防安全等多个维度,深入...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教学行政楼
电话:
0551-63601848
邮箱:
essadmin@ustc.edu.cn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2528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