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地物理研究团队揭示太阳磁绳的结构和形成过程
科研成果 / 2017年11月26日
太阳爆发活动是太阳日冕大气中发生的持续时间短暂、规模巨大的能量释放过程,其喷射的物质和能量到达近地空间后,可引起地球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等空间环境的强烈扰动,对当今人类社会的所有技术系统都有可能产生灾害性影响。磁绳由一组螺旋形的磁力线组成,是太阳爆发活动的核心结构,也是探索太阳爆发物理机制的一把“金钥匙”。然而,由于目前的观测手段只能获得太阳表面——光球的磁场,对磁绳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多… ...
科研成果 / 2017年11月26日
太阳爆发活动是太阳日冕大气中发生的持续时间短暂、规模巨大的能量释放过程,其喷射的物质和能量到达近地空间后,可引起地球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等空间环境的强烈扰动,对当今人类社会的所有技术系统都有可能产生灾害性影响。磁绳由一组螺旋形的磁力线组成,是太阳爆发活动的核心结构,也是探索太阳爆发物理机制的一把“金钥匙”。然而,由于目前的观测手段只能获得太阳表面——光球的磁场,对磁绳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多… ...
科研成果 / 2017年11月10日
近期,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刘诚教授和谢周清教授团队在上海地区大气环境观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已于2017年10月20日在线发表在大气环境权威刊物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上。该文首次揭示了夏季中国上海地区高空臭氧的分布及控制生成机制。长三角城市群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作为长三… ...
科研成果 / 2017年10月26日
关于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影响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很有挑战性,目前尚没有系统的关于大气环流、海洋状况与海洋生态动力耦合变化的研究报道,尤其是历史时期长时间尺度的研究。本研究利用罗斯海罗斯岛CapeBird地区企鹅粪土沉积物中的P等生物标型元素恢复过去500年来该区企鹅数量变化,首次应用粪土层中的Cd作为替代性指标,恢复了罗斯海上升流强度及其对海水中营养盐补给的影响;应用氮同位素指标,… ...
科研成果 / 2017年09月25日
地球中间层大气(Mesosphere)是距地球海平面以上约50-100km的大气,该区域不仅有大气中的中性成分,同时由于流星在该区域注入烧蚀,形成了诸如钠、铁、镁、钾等金属层。钠荧光共振激光雷达,利用金属钠原子的荧光共振后向散射信号,可以测量中间层顶及低热层(MLT,MesopauseandLowerThermosphere)区域中性钠原子密度。中间层和热层的金属钠层的形态… ...
科研成果 / 2017年09月22日
两个台站记录的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被广泛地用于提取台站对之间的波传播信息(格林函数),这使得可以在没有震源(天然地震或人工震源)的情况下可以对地球结构进行成像。由于地球背景噪声的主要能量是面波,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最初被广泛用于面波层析成像。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个台站对之间的体波脉冲响应可以通过地震尾波或连续背景噪声记录的互相关提取得到。但是由于背景噪声中体波成分相… ...
科研成果 / 2017年09月12日
测风激光雷达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军事用途。例如:精确的大气风场数据可应用于大气污染溯源和扩散预报、航空气象保障、气象气候学研究、风电系统的管理和调配等;特殊军事应用包括:弹道修订、航母作业、临近空间环境保障、联合作战计划与指挥、生化武器释放环境探测、精准空投和空中加油等。当采用更短激光脉冲提高多普勒激光雷达的距离分辨率时,传统相干探测激光雷达的相干效率就会下降,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均面临巨大挑战… ...
科研成果 / 2017年08月21日
地球中间层大气(Mesosphere)是距地球海平面以上约50-100km的大气,该区域的大气主要成分为中性大气分子,大气分子间的运动以碰撞为主,一般认为不受地球磁场以及地磁活动的直接影响。此外,中间层大气的扰动普遍认为是来自低层大气波动的上传引起,比如大气重力波,行星波以及大气潮汐等。 图1:南极地区85-95km日测和夜测中性大气密度以及地磁指数Kp的周期谱图… ...
科研成果 / 2017年07月13日
近日,地空学院日地物理研究团队对双带耀斑源区磁场的临界高度进行统计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以“Critical Height of the Torus Instability in Two-Ribbon Solar Flares”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天体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ApJL, 843, L9, 2017)。论文通讯作者为刘睿教… ...
科研成果 / 2015年09月25日
飓风激发的海浪在海底产生压强扰动,将能量传递给固体地球,产生微弱的地震波。科学家可以通过提取地震信号,迅速定位震源位置并测量其强度,从而使有效、实时监测飓风成为可能。9月21日,国际地球物理学界权威杂志《地球物理学研究》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博士生陈箫翰、田冬冬和导师温联星教授完成的这项研究成果。众所周知,飓风是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之一,目前… ...
科研成果 / 2015年07月17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倪怀玮教授等应邀在《地球物理论评》(Reviews of Geophysics)上发表长篇论文,系统介绍了硅酸盐熔体迁移性质方面的研究进展。Reviews of Geophysics是国际地球科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2014年影响因子为14.8),每年只发表20篇左右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特约综述论文,作者均为在某一重要研究方向上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