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David Catling教授做客我院“赵九章-侯德封”大师讲堂

    新闻动态 / 2025年03月24日

    2025年3月20日下午,在我校东区水上报告厅,华盛顿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David Catling以《探索解决生命起源磷难题》为题,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学院执行院长倪怀玮教授、学校众多师生共同出席此次讲座。Catling教授以“自然界中磷酸盐浓度极低,这是否意味着生命起源面临重重阻碍?”这一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场,巧妙地引出了报告的核心主题。他从生命起源的基本背景讲起,深入解析了湖泊和池塘等小型封闭水体在前生命化学中的独特作用,特别强调了如何利用碱性湖泊——以“Last Chance Lake”为例——实现磷酸盐的高效浓缩,从而为实验室成功合成前生命有机分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在报告中,Catling教授详尽地展示了他团队对天然碱性湖泊中磷酸盐来源与汇的首次定量测定,并结合地球化学模型,生动地阐述了前生命环境中可能普遍存在高磷酸盐浓度的机理。这一发现不仅为破解长期以来的“磷酸盐难题”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理解早期地球化学过程与生命起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内容丰富,既有宏观的理论框架,又不乏微观实验数据与案例分析;Catling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因Simons ...

  • 地空学院工会举办机关公文与新闻写作交流分享活动

    新闻动态 / 2025年03月24日

    3月20日下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工会举办了机关公文与新闻写作交流分享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国民主同盟合肥市委员会秘书长张甦做经验分享,地空学院执行院长倪怀玮、党委副书记熊成,地空学院和其他学院、部门四十多位教职工参加了本次活动。倪怀玮介绍了主讲人张甦的工作经历,他表示机关公文写作的能力对教职工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自己的努力。张甦结合工作经验,向大家分享了各种机关公文的基本格式和注意事项,她还分享了新闻写作的原则和实用技巧,便于大家快速掌握新闻写作要点。在提问交流环节,老师们纷纷交流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张老师耐心解答。活动中,老师们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学习热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学院工会将继续认真开展各类受广大教职工欢迎的活动,为教职工的成长,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

  • 学院党委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

    新闻动态 / 2025年03月22日

    3月19日下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党委在东区理化大楼东三报告厅召开党员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国科大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努力为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地球科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会第一阶段由熊成同志主持。下午4时,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雷久侯同志代表学院党委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学院在校党委领导下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熊成同志向大会作关于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会议分5个小组对党委工作报告、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报告等进行分组讨论。大会第二阶段由雷久侯同志主持。5个小组召集人吴忠庆、王荣生、袁仁民、戴立群、朱仁斌向大会汇报讨论情况。大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大会选举办法》,监票人、总监票人名单,宣布了计票人、总计票人名单。在监票人监督下,按照选举办法 ...

  • 中国科大揭秘喜马拉雅上空神奇的“精灵烟花”

    新闻动态 / 2025年03月20日

    中国星空摄影师安久和董书畅曾于2022年5月19日深夜在青藏高原普莫雍错湖北岸,有幸记录到上百个“红色精灵”,其中不少是跃动的“舞蹈精灵”,还有罕见的“次生喷流”,以及亚洲首例夜间电离层底部绿色发光现象——“鬼火精灵”。这场“精灵”盛宴引发了全球各地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并被央视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高鹏教授团队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大气科学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的文章,揭秘了“点燃”这场盛大的“精灵烟花”的幕后推手——闪电和雷暴。由于缺乏分析所必需的精确时间信息,团队提出了基于卫星轨迹与星场推断视频时间的方法,从而确定两段观测视频中“精灵”发生的时间及诱发它们的母体闪电。审稿专家高度评价了该方法的创新性,认为“这一方法为众多的公民科学家参与科学观测提供了可靠的校时手段”。诱发“红色精灵”群的母体闪电和南亚雷暴研究发现,母体闪电主要为大峰值电流的正极性地闪,发生在从恒河平原延伸至青藏高原南麓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层状云降水区。研究观测记录了南亚单次雷暴过程中最多的精灵闪电,表明该地区雷暴具备与美国大平原和欧洲近海雷暴相似的中高层放 ...

  •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专家一行来我院调研

    新闻动态 / 2025年03月18日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专家一行来我院调研3月17日,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临时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Janice R. Lachance、全球拓展和合作伙伴关系副总裁Mark Shimamoto一行来我院调研。学院执行院长倪怀玮、党委书记雷久侯及教师代表毛竹、邓正宾参加了座谈。座谈会上,倪怀玮对AGU来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并从人才队伍、科研成果、科学普及等多方面介绍了学院情况。Janice R. Lachance介绍了AGU在全球的发展现状、服务领域、未来方向等情况。双方围绕科大地空学院如何与AGU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会后,来访嘉宾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风云卫星接收天线、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先进地震观测平台和空间等离子体实验室。 ...

  • 冬至妙手捏娇耳,传统习俗驻我心——2024级本科1班团支部举办“冬至包饺子”主题团日活动

    新闻动态 / 2025年03月11日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1班团支部在冬至这一天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包饺子主题团日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撸起袖子,大展身手。有的同学手法娴熟,包的又快又好,有的同学初次尝试,认真地向身边的同学请教学习,略显生疏。大家一边包着饺子,一边交流着各地冬至的习俗,欢声笑语不断。活动现场还有几位食堂工作人员在一旁进行指导,他们不仅传授了包饺子的技巧,还分享了一些厨房小窍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对劳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经过一番努力,一盘盘形态各异、充满创意的饺子呈现在大家眼前。随后,饺子被送进厨房煮熟,同学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此次冬至包饺子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团组织的温暖,还让大家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冬至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唐睿供稿) ...

  • 光影共筑环保梦,青春前行向未来——2024级本科1班团支部举办观影《熊出没·重启未来》主体团日活动

    新闻动态 / 2025年03月11日

    2025年3月2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1班团支部组织同学赴影院观看科幻动画电影《熊出没:重启未来》。本次活动以“科幻照进现实,青年守护明天”为主题,通过光影叙事与实践联动,引导同学们在未来想象中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共生之道。作为《熊出没》科幻系列电影的最终篇章,《熊出没·重启未来》将视角放到百年之后,构建了科技高度发达却因为环境污染而生态崩溃,人类在废土中艰难求生的地球图景。影片将“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等时代命题转化为银幕上的具象叙事,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追求。正如团支部书记在动员讲话中指出:“这部影片绝非仅仅是一场震撼视听的盛宴,它更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教育课。我们在惊叹于科幻世界那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时,也绝不能忽视其中所折射出的、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与困境”当银幕上的熊二喊出“保护地球,从现在开始”时,地空2024级本科1班的青年们正用青春笔触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答案。从科幻想象到现实行动,这场光影之旅不仅点燃了同学们对未来的憧憬,更让“守护地球”的信念扎根于心。正如班长在总结中所说:“我们的专业是探索地球奥秘,我们的使命是守护地球家园。未来已来,我们准备好 ...

  • 我校詹中文校友出任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Seismo Lab)主任

    新闻动态 / 2025年03月06日

    近日,我校杰出校友詹中文被任命为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Seismo Lab)主任,同时担任克拉伦斯·R·艾伦领导讲席教授(Clarence R. Allen Leadership Chair),任期5年。詹中文2002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在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先后获得地球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他2015年起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现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美国地球物理学会Macelwane奖(James B. Macelwane Medal)。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Seismo Lab)成立于1921年,是全球最早的地震研究机构之一。百年来,Seismo Lab不仅在地球物理学研究领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通过其运营的南加州社区地震网络(SCSN)为公众提供及时的地震信息。实验室研发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和震动图等技术工具,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为防震减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少年班学院) ...

  • 舒歌群书记参加地空学院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新闻动态 / 2025年02月23日

    2 月21 日上午,地空学院2024 年度民主生活会在教学行政楼708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学校督导组舒歌群到会指导,地空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雷久侯主持。会上,雷久侯代表学院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深入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紧密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理论结合实际,提出整改措施。院党委副书记熊成汇报了2023 年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院办主任胡银玉则对2024 年度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情况进行了报告。学院班子党员雷久侯、李锐、耿雷、熊成依次进行个人对照检查,对照四个重点方面及典型案例深入查摆问题,深挖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在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大家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直面问题,坦诚指出彼此的差距与不足。对于其他同志的批评意见,班子成员均表示虚心接受,并表态在今后工作中改进落实。舒歌群书记在点评讲话中对地空学院此次民主生活会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地空学院民主生活会准备充分,理论学习扎实深入,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到位,征求了广泛意见,查摆问题直击关键。确定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精准契合高校反腐倡廉的要求,使得此次民主生活会达到了较高质量。舒 ...

  • 电离层风暴:新研究揭示20年来最强地磁暴对我国电离层环境的冲击

    新闻动态 /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雷久侯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乐新安研究员和美国麻省理工Haystack观象台张顺荣研究员等国内外合作者,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构建的北斗同步卫星信标全国电离层综合观测网,结合“子午工程”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与数值模拟,揭示了“2024年5月超级磁暴”期间我国扇区电离层准周期的异常扰动现象及其物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rplay of Gravity Waves and Disturbance Electric Fields to the Abnormal Ionospheric Variations During the 11 May 2024 Superstorm”为题,发表于地学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GU Advances》。磁暴是太阳爆发引发的典型空间天气现象,会导致地球空间环境剧烈的变化,如人类肉眼可见的极光现象,并对航天器飞行、无线电通信导航等产生显著影响。“2024年5月超级磁暴”是近20年来最强地磁暴,地磁扰动指数Dst低至-400 nT以下,大量太阳风与磁层能量注入地球大气,引发电离层环境剧烈扰动,在我国北京、漠河等地均观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