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官网中文 / ENGLISH返回首页
近日,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郑永飞院士团队陈伊翔特任教授在俯冲带深部流体中Fe的迁移行为和氧化还原性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已发表在9月28日出版的地球化学领域顶尖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Acta上。论文第一作者为陈伊翔特任教授,陈伊翔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何永胜副教授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板块构造和俯冲带的存在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内其它固态行星的重要标志之一。俯冲带是连接地球表生圈层和深部圈层的...
俯冲带中的流体活动是板块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引起矿物反应,诱导岩石体系发生熔融,催化变质反应进行,此外俯冲板块内部存在的流体活动,可以引起元素和同位素变化,对造山带的构造热演化、壳幔相互作用和地壳物质再循环等具有重要影响。传统观点认为,相比于由蚀变的洋壳玄武岩及其上覆沉积物所构成的大洋俯冲带,由古老结晶基底及上覆沉积物组成的大陆地壳,相对缺水,且俯冲速度较快,因此难以释放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中下扬子板块北缘,沿长江断裂附近分布。目前在该地区已发现200余处矿床点,主要集中于七个矿集区,从西至东分别是: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庐枞、铜陵、宁芜和宁镇。高分辨三维横波速度结构可为该地区成岩成矿机制、矿藏预测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等研究提供参考模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姚华建教授团队利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其周边107个固定台和82个流动台的连续背...
中间层顶(mesopause)位于中间层大气顶部和低热层大气底部,一般距离海平面90千米高度左右,是地球上温度最低的地方。中间层顶高度和温度范围变化较大,主要与纬度和季节等因素相关,如在极区夏季中间层顶高度可下降至80千米左右,大气温度可低至130 K。因此,中间层顶区域存在一些特殊的光化学及物理现象,如夜光云、极区中间层顶夏季回波等;同时中间层顶也存在着复杂的大气动力学现象,使得该区域一直是中高层大气研究的热点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谢周清-孙立广课题组在大气环流驱动企鹅栖息地格局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Enhancedwesterlies drove penguin movement at 1000 yr BP on Ardley Island, west Antarctic Peninsula”(过去一千年阿德雷岛西部企鹅东迁与西风加强)为题,发表在地学权威学术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上。该项研究论证了企鹅聚居地迁徙和数量变化与地形、西风强度、南极环状模(SAM)...
近日,日地物理研究团队在天体物理顶级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ApJ)上发表的论文“Double-deckerFilament Configuration Revealed by Mass Motions”得到美国天文学会(AAS)研究亮点网站(AAS Nova)的关注,刊发了以“ExploringFilaments on the Sun”为题的专题报道。AAS Nova从美国天文学会出版的多个天文期刊中每周精选4篇论文作为研究亮点予以专题介绍,以推介和宣传AAS期刊的优秀论文,并将近期重要的突破或发现介绍给...
2019年3月25日,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Research: Solid Earth》正式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姚华建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凌教授,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Moho Depth VariationsFrom Receiver Function Imaging in the North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and ItsTectonic Implications》,并被期刊选为featured arti...
2019年3月21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和中科大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张海江教授研究组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Robert Myhill博士的合作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Slab morphology and deformation beneath Izu-Bonin》。该研究利用先进的地震成像算法,即远震双差地震成像,确定了伊豆-小笠原俯冲带俯冲板片的高分辨结构,进而约束了俯冲板片在上地幔深部和地幔过渡带的变形和...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教学行政楼
电话:
0551-63601848
邮箱:
essadmin@ustc.edu.cn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2528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