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参与的工作入选中国超算最佳应用、戈登贝尔气候建模奖。
获国家奖学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生项目资助。在Nature Geoscience等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
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曾任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班级团支部书记。
获2024年国家奖学金、CUPT省二等奖、校一等奖。赴波士顿大学暑研,成果即将投稿。曾任学院学生会主席,获校"三星志愿者"称号。
任本科生班主任,班级获“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称号。山西组招生组成员。积极参加专业和学科公共事务。
服务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基础建设项目,支撑实验室搬迁工作。
地球化学课程组组长、学院宣传与对外联络委员会委员、公众号“石头科普”的科学顾问和“化学星球”的指导老师。
四川招生组成员,积极参加招生工作。为全国多所中学开展大气科学科普讲座。
山西招生组成员,积极参加招生工作。曾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
承担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础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从“重成绩”到“重收获”的观念转变,连续两年被评为《科学与社会》优秀论文指导教师。
从事教学工作近三十年,长期教授本科生《理论力学》、《等离子体物理》课程,曾获得困学守望杰出教学奖。
从事教学工作 30 多年, 主讲《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础课程,授课风格广受学生好评。
承担《地球和空间科学基础》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核心课程教学工作。获学校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Nat. Commun.、GRL、ApJ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积极参与专业宣讲等公共服务。
在PNAS、GRL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CGU、AGU、JpGU等学术会议获优秀学生报告奖,常年担任力学、固体力学课程助教。
综合成绩名列前茅,长期担任班级团支书、学院学生会文体部部长、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等职务,在学生党员发展、班级管理、学院社团等事务中表现突出。
长期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承担学院新楼实验室设计搬迁具体工作,积极参与野外实习等公共服务。
四川招生组成员,曾获招生工作先进个人奖,积极参与实验室安全工作、暑期夏令营等公共服务。
山西招生组成员、2023级本科生班主任、空间物理教师党支部宣传委员,积极参与公众科普工作。
承担了《大气与海洋学》、《数值预报与数值模拟方法》等多门本科生课程,承担过两个省级教研课题,指导学生参加2023年度“互联网+”比赛,获得全国金奖。
先后教授《岩石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地球探索与野外考察II》、《地球探索与野外考察III》等课程,近5年教学总工作量超过600学时。
连续14年担任学院院长,推动了学校与中国地震局等国家部委的多项合作,为学院的发展争取了大量资源,在学院学科发展、平台和杰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踏实进取,成果突出,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吴伟仁深空探索奖学金。
曾任地空学院学生会主席。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不断提升科研能力。
长期参与本科生招生活动,协助举办大别山研究生夏令营、专业学术论坛,运营科普公众号等。
天问一号火星磁强计质量师,磁强计数据在轨标定负责人。长期参与四川本科招生工作。
现任学院兼职安全员,协助管理学院的实验室安全,致力于学院师生的安全保障。
现任本科生班主任,多年参加北京组和四川组的本科生招生工作。多年来负责地球物理专业工会工作,认真负责。
长期参与山西省本科招生,曾任地球物理本科生班主任和空间物理教师党支部书记。
承担固体地球物理本科、资源与环境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教学任务,培养研究生50人,其中博士16名;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以及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
长期承担力学等多门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工作,平均每年教学任务超过120学时;并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安徽省教学重大研究项目,荣获2022年安徽省教坛新秀。
自2012年留校工作以来,一直积极从事教学工作,承担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近五年来教学工作量达500+学时,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从事教学工作20多年,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承担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学,为地球化学优秀人才培养作出杰出贡献。牵头编著《地球和类地行星构造地质学》(第2版),经国家教育部审定列入“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教高司函〔2011〕195号)。该书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国家级精品教材”。获得过“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奖”。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回国后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副主任、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执行院长;2005年至2016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2016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近两年内在国际地学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篇,曾担任地空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地化第三党支部组织委员,班级团支书,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成绩连续三年排名学院第一,获郭沫若奖学金,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安徽省一等奖和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科技竞赛安徽省一等奖。
担任本科四个年级“赵九章英才班”班主任,协助组织各类学生实习实践活动,赴贵州遵义参加本科招生宣讲。
2012年开始担任山西本科招生组组长,带领山西招生组荣获本年度学校本科招生杰出贡献奖——团队奖
长期参与本科招生工作,为招生做出贡献,参与地空楼前期的可研报告撰写和大楼初步设计工作等。
担任学院兼职保密员,为学院的保密工作做出贡献。
多年任研究生班主任,长期参加本科招生,协助成功举办九章论坛,院二级心理工作站负责人。
长期担任本科生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优秀教学效果。
长期讲授核心基础课程,近15年累积超过2100学时,多次带学生到野外开展实习,深受学生好评。
长期讲授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并坚持多年亲自带队开展空物本科实习,深受学生好评。
先后承担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工作饱满,深受学生好评。
我校地球化学专业1960级本科生,1978年从中科院青海盐湖所调回支援母校建设,承担“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热力学”两门重要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30载,参与撰写《地球化学》经典教科书,为地球化学优秀人才培养作出杰出贡献。
一直讲授固体地球物理学本科生最核心课程“连续介质力学”、“地震学”等,深受学生好评,在学界卓有影响。众多杰出校友对徐老师印象深刻、认为受益终身。徐老师潜心教学,教书育人,是青年学子的良师益友,为地球物理学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及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品学兼优,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奖项。科研成果丰硕,针对国际上卫星轨道受限热层预报精度“硬骨头”,创新设计了理论模式智能优化算法,让高层大气长期预报成为可能, 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篇。
理论与实践并重,科研成果丰硕,提出多种创新性激光雷达算法,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篇。
学习刻苦认真,成绩名列前茅,曾获国家奖学金、赵九章奖学金等奖项; 担任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为本科生党员发展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负责组织学院AGU年会的展台; 共同组织、协调行星卓越中心暑期学校事项。
担任2020级本科生班主任; 参加山西、浙江本科招生工作; 组织开展大别山研究生夏令营。
担任2016级本科生班主任; 参与地空楼前期的可研报告撰写和大楼初步设计工作等。
长期参加本科招生工作,为山西本科招生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担任学院安全员,为实验室日常安全检查和学院安全工作制度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每年教学工作量160学时以上,所授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好评; 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野外教学实践课程。
长期讲授《大气光谱遥感》,近10年累计超过800课时,深受学生好评,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评分4.91; 多次带队开展本科生野外实践教学。
热爱教学工作,自2012年留校以来,先后承担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饱和、内容系统丰富。
热爱本科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重新编写实验教学讲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首届毕业生,在校工作四十余年,地球化学专业建设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完美诠释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潜心立德树人,撰写的地球化学教材成为经典教科书,培养的多名学生入选国家杰青; 执着攻关创新,科研成果丰硕,是业内公认的地球化学专家。
潜心立德树人,长期讲授本科生核心课程“岩石物理和本构理论”,所著《岩石物理和本构理论》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教材、学校精品教材,培养一批优秀研究生,为地球物理学人才培养做出杰出贡献; 执着攻关创新,长期从事岩石物理研究工作,科研成果丰硕,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曾任系党总支书记(1997-2001),为学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曾任校党委统战部和组织部部长,担任安徽省政协委员期间,所提“整治中国科大周边环境”为当年一号提案并得以成功实施,为学校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培养的一批学生成为国内地球物理前沿研究骨干,曾获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
科研业绩突出,发表8篇SCI论文,第一作者在nature index杂志发表论文6篇;连续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目前成绩排名为院系第一名。荣获郭沫若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校大学物理研究型实验论文竞赛一等奖等。
踏实进取,成果丰富。参与了我国首颗高光谱卫星大气污染载荷的相关遥感产品开发;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
组织完成地球物理学教育部评估,排名全国第一(评为A+);组织我校2017年地球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评估(全优通过)等。
北京招生组骨干,工作细致, 认真负责,为北京市本科生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积极组织大气科学与空间物理夏令营,为研究生招生争取优秀生源;担任山西招生组副组长,负责晋南地区的本科生招生工作。
2016-2018年,积极参与北京市和四川省本科生招生工作、自主招生考试监考,获得优秀的成绩;多年来义务负责拉曼光谱计运行维护和指导研究生实验操作。
积极参与壳幔重点实验室宣传、管理、联络工作;参与组织地质学专业和实验室的评估工作等。
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目前成绩排名为院系第一名。曾获2017年赵九章奖学金和2018年郭沫若奖学金。
科研业绩突出,以第一作者在GRL、JGR、GCA等nature index杂志发表论文4篇;获得了包括国家奖学金(两次)、李四光奖学金和唐立新奖学金等在内的多个奖励。
科研业绩突出,累计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GRL 3篇和JGR 1篇。2018年获选为空间物理研究生党支部宣传委员,起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为地空前沿研究中心的建设规划等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担任2014级本科生班主任,工作细致耐心,所带班级多次受到学校表彰;曾荣获优秀班主任和王宽诚育才奖。
担任2010级本科生班主任,荣获优秀班主任;2014-2018年参加山西招生工作;并积极参与专业各项日常事务,如负责本科培养方案设计、教育部学科评估准备工作等。
2016-2018年,积极参与北京市和四川省本科生招生工作、自主招生考试监考,获得优秀的成绩;多年来义务负责拉曼光谱计运行维护和指导研究生实验操作。
积极参与2016-2018年北京市本科生招生工作,负责联络、宣传和咨询等事务,取得出色的成绩;同时,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运行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圆满完成了学院60周年校庆的筹备、组织和接待工作,获得好评。
热爱教学,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心,取得显著成效。
重视本科教学,探索电动力学新的教学方式与风格,得到学生好评。
承担本科生基础力学课,并参与编写《交叉学科基础物理教程:力学》。2015年荣获“安徽省教坛新秀”。
承担大气科学专业基础课程,获教学评分5分(满分5分)的高分;指导的本科毕业生中多名获优秀毕业论文奖。
多年来一直主讲本科生核心专业课《天气学》,热爱教学工作, 教学评分两次达5分。
陈月娟老师长期教授全院学科群基础课大气海洋学概论,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的师德内涵。
为科大兢兢业业工作近60年,教书育人无数,建立了国际一流的空间物理学科,为科大及地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已发表SCI第一作者论文3篇,其中一篇被美国天文学会选为亮点报道;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等;学院夏令营志愿者、科技活动周志愿者,2014级理科试验1班助理班主任,多次参演《爱在天际》等
获得获得国家奖学金,苏州育才奖以及安徽省气科所年会一等奖等;担任校研究生会常务副主席,组织多项大型学生活动,代表组织多次参加学生论坛并获优秀论文奖,以及安徽省大骨班优秀学员,科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前往欧莱雅公司暑期实习,担任多项活动志愿者,获得优秀科普工作者荣誉;等等。
成绩优异,乐于助人(开展学业帮扶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2017获国家奖学金,领导力奖学金。
成绩优异、2016年获国家奖学金、2017年获郭沫若奖学金;担任班级心理委员;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和国际大研项目
积极参加学院多项公共事务,筹办了两届“Goldschmidt校友招待会”,担任本科生2015级、2016级学业导师。
连续两届固物硕博新生野外地质实习领队、如何做科学报告讲座;协调和组织科大、南科大、北大三校AGU首届“中国之夜”校友联谊和人才招聘会;组织硕博学生学术论坛;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所指导学生获得优异成绩);担任本科生2017级学业导师等。
协调学院宣传片制作和校庆筹备等工作;每年带队英才班赴武汉实习;参加学校本科自主招生面试和研究生招生面试、代表学校到高中作科普报告、作学院2017科技周科普报告;担任本科生2015-2017级学业导师等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主任,负责专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另外,从2003年开始每年均参加四川地区高考招生工作,现为四川招生组副组长。
具体组织协调院系化学废品废液的定期回收;学院辐射管理安全员,专业安全员,负责实验室安全监督管理;长期工作激光ICPMS实验室,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测试服务。
长期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兢兢业业;积极探索教学新方式和新方法,主讲课程《地球动力学》2009年获安徽省教委精品课程,参与建设的教育部视频公开课《地震灾害与地震学》于2012上线。荣获2016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长期承担本科生“结晶学”和“仪器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内容系统丰富,与时俱进;讲授方式深入浅出;深受历届学生的一致好评。
承担本科生专业课《遥感气象学》中卫星遥感内容教学、研究生基础课《大气辐射学》以及研究生选修课《大气电学》教学,课堂氛围深受学生喜爱。
长期致力于本科生地质学基础专业理论和野外实习教学,工作兢兢业业,授课内容全面、扎实,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评分较高。
孙立广教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学普及和参政议政等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包括:推进我院环境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开创我院极地和南海环境科学研究方向。
成绩优异,乐于助人(整理学习笔记并分享给同学); 组织能力强,担任班长、学生会干部、院篮球队长等职务
2014、2016年获国家奖学金,2014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特别奖;科技活动周志愿者;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 2014发表SCI第一作者论文3篇
连续筹办了三届“AGU校友招待会”、两届年校友返校”、活动;参加学校本科自主招生面试、学院2016科技周科普报告;担任本科生2015级、2016级学业导师等。
承担化学与环境科学系本科生必修实验课程和研究生选修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承担和参与了部分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实验室的仪器运维,为校内外师生提供分析测试服务等。
长期耕耘在教学战线,兢兢业业;授课内容丰富扎实,生动形象。教授化学专业课和全校公选课,深受学生喜爱
本科生教学质量评估全校排名17/843,参加课程教材编写和大气专业机房建设与仪器管理,并努力推进黄山气象站实习基地建设
承担本科生专业课、研究生基础课。教学评分高,位于全校前20,编写《大气物理实验讲义》
承担本科生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和普通地质学课程,其中野外实习教学共计17年,2015年被学生评选为“瀚海航塔-我最喜爱的教师”十佳教师之一
长期从事基础物理教学,特别是坚持为大一、大二的本科生讲授《电磁学》和《电动力学》,深受学生喜爱。其主编的《电磁学和电动力学》为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教学名师。
自1990年代初归国在科大工作以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院务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多做出了突出贡献,硕果累累,扩大了地空学院的知名度,显著提升了学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地位。
在校期间共发表SCI论文9篇( EPSLI 1篇、Chemical Geology 1篇) ; 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JGR上发表论文3篇(其中一篇为同期亮点文章) ; 荣获国家奖学金2次、光华奖学金1次、获第15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4年获得劳雷奖学金,2015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以第二名的成绩保研。 2015- 2016秋季学期担任《量子力学》助教,并获“优秀助教”称号。 兴趣爱好广泛,担任我校武术协会副会长一职,并代表中国科大参加了第一届双节棍交流赛,夺得第三名的成绩。
积极乐观、成绩优秀(荣获2014-2015年度国家奖学金) ; 参加2014年IGEM软件组比赛并取得金牌。
为学院学生工作、人才引进及学院发展相关工作贡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组织和开展学院杰出讲座等工作。
参与本科生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负责实验室装修改造工程、参与专业课程建设等。
参与学院信息化建设、学院宣传策划,积极配合学院的信息化需求,及时完善和改进学院网站。
为参与学院本科招生工作,负贵山西招生组
省部级教学名师,所撰写《地球环境科学导论》教材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积极推动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学科建设工作,为学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长期负责学院本科生教学的课程建设、组织制定新的培养方案、本科生学业指导工作;负责学院日常事务工作等。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252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