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官网中文 / ENGLISH返回首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先进计算实验室(LACAR)基于神威海洋之光超算平台开展了次季节尺度(30天)全球对流解析模拟试验。研究发现全球对流解析模拟可降低传统气候模式(数十公里空间分辨率)在印度半岛夏季风降水的低估偏差,提升南亚季风降水的次季节预报能力。进一步结合再分析和观测数据,揭示了南亚夏季风降水预报能力的提升与赤道印度洋雨带降水频率的改善存在密切联系。研究成果近日以“Excessive equatorial light ...
近日,学院陈伊翔教授研究组在俯冲带火山岩成因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对全球典型的岛弧火山岩及弧前蛇纹岩的镁、硼同位素组成分析,揭示了岛弧火山岩由蛇纹岩为主的混杂岩熔融形成这一新机制,极大地深化了对俯冲带物质循环过程和机制的认识,相关成果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板块俯冲带是连接地球表生圈层与深部圈层的关键纽带,在地球圈层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洋俯冲带中广泛出现弧火山岩,目前关...
我院地球化学与行星科学系高温高压岩石学与矿物学团队在类地行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通过第一性原理自由能计算揭示了火星核和火星幔的分离过程,发现约束火星的核幔分离发生在远超先前估计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这对理解火星的内部结构与长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以“A deeper and hotter Martian core-mantle differentiation inferred from FeO partitioning”为题,于12月1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核幔...
我院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系统采集了华北不同地质时代代表性煤矿的煤样品,开展了1000℃条件下煤的燃烧实验;通过对燃烧产生颗粒物中硫酸盐的高精度硫同位素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典型的非质量硫同位素分馏现象。与现代雾霾硫酸盐的硫同位素比较分析表明,煤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同时,该研究还对欧洲文物、古建筑和雕像表层黑色硫酸盐壳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
近日,我院姚华建教授团队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少乾副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启元研究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Robert van der Hilst教授等学者合作,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径向各向异性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Seismic radial anisotropy i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geodynamic evolution”为题发表于地学核心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 青...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基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中外高能粒子及辐射探测数据,结合火星大气粒子传输模拟,首次完整地构建了太阳高能粒子在火星空间的能谱。对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并被该杂志选为当期封面文章。太阳高能粒子事件(SPE)是由...
大陆地表有很大一部分被古老的蒸发岩所覆盖,主要以盐岩和硬石膏为主,主流观点认为Li对蒸发岩矿物亲和力不强,主要集中在水体中,但是在海洋或者湖泊蒸发阶段的后期,Li会作为流体包裹体或者结构性掺入蒸发矿物中。现阶段对Li进入蒸发岩矿物的机制、程度以及蒸发岩沉淀过程中对流体δ7Li值的潜在影响尚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肖益林教授团队通过三种天然水体蒸发实验对蒸发沉淀过程中Li的行为机...
包括氨气、氮氧化物、颗粒态硝酸盐和铵盐等物质在内的大气活性氮循环,是氮生物地球化学的重要部分。过量的氮沉降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严重影响陆地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使得大气活性氮含量显著上升,与其相关的大气沉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巢湖作为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下游重要的生态湿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持续面临富营养化和藻华频发的问题。近年来...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教学行政楼
电话:
0551-63601848
邮箱:
essadmin@ustc.edu.cn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2528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