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火星宜居性演化及生命痕迹探寻”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5年9月20日,由我院地球与行星物理专业潘路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火星宜居性演化及生命痕迹探寻”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刘传周研究员和胡森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肖龙教授、山东大学的凌宗成教授、成都理工大学的赵宇鴳研究员、香港大学的李一良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刘洋研究员七位业内知名学者担任咨询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倪怀玮教授应邀为会议致辞,项目各分任务负责人及成员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项目骨干邓正宾教授主持开幕环节并介绍了与会嘉宾。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倪怀玮教授代表项目承担单位发表致辞,他介绍了学院在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深厚底蕴及对青年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展现了对项目成功的坚定信心。
在项目责任专家刘传周研究员的主持下,会议进入核心议程。潘路教授首先就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进行了全面汇报,涵盖了项目目标、主要研究内容、课题分解及实施策略等关键要素。各分任务的研究骨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邓正宾教授、潘路教授、方子遥副教授及香港大学刘嘉成助理教授等研究骨干,分别就各自承担的具体任务进行了深入阐述,包括任务背景、研究方法及当前进展,展现了项目研究的系统性与前沿性。
与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后,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就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验收标准、跨单位协作机制等提出了宝贵意见。专家组对项目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予以充分肯定,并强调项目应紧密结合国家行星探测任务,力求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亮点成果。
下午的专题研讨环节聚焦火星前沿研究,设置了“火星内部结构”、“火星表面环境”与“火星生命探测”三大议题。项目组成员围绕这些热点问题作了精彩报告,与会专家则针对报告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会议期间,专家们还在倪怀玮院长及项目骨干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深入了解了项目支撑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实验室配置。通过实地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项目实施的各项条件已臻成熟,为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项目启动会不仅明确了项目团队的分工与合作机制,更为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专家组对项目研究方案的充分肯定及多角度的建设性意见,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专家组指出,本项目通过联合化学分析、行星遥感、实验模拟、类比环境等跨学科手段,聚焦火星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对火星进一步研究和探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