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地球与行星物理学术报告通知-孙道远
报告人:孙道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Seismic Detection of a 600-km Solid Inner Core in Mars
报告时间:2025年9月26日(周五) 15:00-17:00
报告地点:线下第五教学楼5101
报告摘要:对于行星而言,探索其核的结构是理解行星演化过程和磁场机制的关键。固体内核存在与否,尤其能够为我们揭示行星的形成过程与成分演化提供重要线索。以火星为例,尽管科学家已确认其核至少部分为液态,但火星是否存在固体内核,长期以来一直未有定论。基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洞察号”(InSight)探测器记录的火震数据,我们首次确证火星存在一个固体内核。我们通过引入火震阵列分析方法,成功提取出穿越火星核的关键震相。实际观测显示,穿越火星核深处的PKKP震相到时,较当前仅考虑液态核的模型预测结果提前了50至200秒。这一差异明确指示火星核具有分层结构:外层为液态核,内部则存在一个波速更高的固态内核。更重要的是,我们首次在火星上识别出被视作“固态内核标志”的在内核反射的PKiKP震相信号。综合不同火核震相的分析结果,我们测得火星固态内核半径约为600公里,约占火星半径的五分之一。火星的外核与内核之间存在约30%的波速跳变和约7%的密度差异,表明火星核可能由富含轻元素的结晶铁镍合金组成。火星固态内核的发现,为构建火星热演化历史和内部化学成分提供了关键约束,也对重新审视火星磁场的起源与消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火星内核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行星磁场的产生机制与维持条件,并为比较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的内部演化路径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