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下午,挪威极地科学院院士陈立奇教授应邀作客中国科大杰出讲座,在东区活动中心五楼国际会议厅做了题为《北冰洋快速酸化与全球影响》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变化对海洋酸化和碳化学影响,北极放大作用导致北冰洋快速酸化,气候变化驱动下的北极快速年代际酸化及其机制,北冰洋快速酸化与全球影响,以及国际和中国的海洋酸化考察研究计划。陈立奇教授现任集美大学极地与海洋研究院名誉院长和讲座教授,国家极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是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首席科学家,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报告开始前,孙立广教授对陈立奇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深情回顾了陈老师对中国科技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的建立与发展的极大支持,并感谢陈老师对极地环境研究室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次报告由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朱仁斌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陈立奇教授首先介绍了全球变化对海洋酸化和碳化学的影响,人类进入一个全球变化世界和高CO2的海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引起了全球变暖,海水pH下降,海洋酸化对钙质生物产生破坏,生态系统遭受损害。近年来,北极经历了快速升温和海冰融化退缩等情景,诱发大气-海洋碳源汇格局发生变化,致使北冰洋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范围酸化水体快速扩张的开阔大洋。陈老师指出北极放大作用导致北冰洋快速酸化,解释了北冰洋海洋酸化为何全球最快,其对全球变化的效应与反馈作用以及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如何改变北冰洋碳汇格局变化和北冰洋酸化过程、趋势和终局,提出了快速融冰下北冰洋碳池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快速融冰情景下碳源汇格局变异性及其规律进行讲解,提出快速融冰过程与pCO2变异科学问题与变异规律假设,通过30年尺度的现场观测数据集成分析和年代际模拟,证明快速融冰过程控制着碳源汇格局的“低-低-高”假设和海洋长时空尺度快速酸化机理,揭示了北冰洋碳汇与酸化年代际变化趋势,探索其在全球海洋中的重要作用,科学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驱动北冰洋快速酸化和碳汇变异的机制。陈老师还指出海洋酸化没有边界,北冰洋是海洋酸化的领头羊角色。北极变暖、海冰消融和冰水稀释等协同作用导致了海水缓冲能力降低,大气高浓度CO2入侵北冰洋驱动海水酸碱度和文石饱和度急剧下降,酸化水体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张,形成了30年来北冰洋最快的酸化速率和最大酸化水体。因此,加强全球海洋酸化和碳汇观测研究成为了国际和国内学界的共识。
报告结束后,朱仁斌教授对报告进行了总结。陈立奇教授回答了参会师生的提问,大家围绕如何解决海洋酸化、两极大洋较强的吸碳能力、融冰机制对海洋酸化的影响、北极变暖微生物的响应、碳源汇的“低-低-高”假设和北极快速年代际酸化机制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孙立广教授对陈老师的本次报告进行了高度评价,希望进一步开展合作研究,并感谢陈老师为科大师生做出的精彩报告。
此次学术报告的成功举办,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科研交流机会,让大家对北冰洋快速酸化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为处于相关研究瓶颈期的师生提供解决意见和思路,为以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