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官网中文 / ENGLISH返回首页
4月22日,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联合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揭牌仪式。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伟仁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党委常委、副校长周丛照以及深空探测实验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代表出席。吴伟仁、舒歌群共同为重点实验室揭牌。座谈交流环节中,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大深空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汪毓明教授作重点实...
4月17日至21日,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薛向辉教授课题组的“大气多参数探测光量子激光雷达”项目获得了“日内瓦共和国与州政府奖”和“特别嘉许金奖”。通过激光雷达与量子精密测量学科交叉,大气多参数探测光量子激光雷达可以在3km的探测半径范围内同时实现二氧化碳浓度、气溶胶参数、大气风场的高精度探测。配套的智能数据处理云端,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以为气象环保部门实时提供三维...
4月20日,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由我院、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暨九章论坛第九期活动在合肥市科技馆蜀西湖馆区举办。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付钰应邀作《从极端微生物到地外生命探寻》主题科普报告,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朱涵、我院教授陶鑫等单位负责同志,以及200余名青少年、家长及学校老师现场参与活动。活动以“中国航天日”为...
3月29日至31日,由深空探测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创新中心主办的“金星演化及生命信息探寻”学术研讨会在合肥成功举办,拉开了“地外生命探寻”系列主题研讨会的序幕。会议聚焦金星生命痕迹探寻,围绕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探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汪毓明院长主持,深空探测实验室徐成然副书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三处程惠红主任分别致开幕词,我国行星探测工程首席科学...
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专业和大气专业相关科研团队开展合作,利用合肥市的地下通讯光缆进行了雷暴的监测;并首次进行了DAS数据雷声源的三维定位,其结果与雷达反射率等有着良好的一致性。这也是地球物理学与大气科学的一次交叉研究案例。相关研究成果以“Tracking Lightning Through 3D Thunder Source Location With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大气》(Journal of ...
近日,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风云卫星遥感联合实验室李锐教授团队在卫星全天候遥感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利用多源卫星观测揭示了东亚夏季云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关键水循环过程的时空异质性影响和机理,发展了卫星微波观测约束下的森林碳水通量协同反演算法,系统评估了云变化对全球蒸散发产品精度影响。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深空探测实验室陆全明教授和高新亮特任教授研究团队结合多颗卫星联合观测以及计算机粒子模拟方法,揭示了地球内磁层中合声波主导极区弥散极光形成的内在原因。该研究成果以“Why chorus waves are the dominant driver for diffuse auroral precipitation”为题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弥散极光是极区电离层能量输入的重要来源,是地球磁层与电离层之间的强耦合机制。地球磁层中等...
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及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相关研究成果以“Detections of ultralow velocity zones in high-velocity lowermost mantle linked to subducted slabs”为题,于北京时间2024年3月4日在线发表在...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教学行政楼
电话:
0551-63601848
邮箱:
essadmin@ustc.edu.cn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2528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