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氨气、氮氧化物、颗粒态硝酸盐和铵盐等物质在内的大气活性氮循环,是氮生物地球化学的重要部分。过量的氮沉降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严重影响陆地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为...
>近日,我院风云卫星遥感联合实验室李锐教授课题组在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反演风暴内部潜热释放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Optimizing Satellite-Based Latent Heating Rate Profiling using a Convolutional Neura...
>近日,我院肖益林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南宁师范大学合作系统测定了青海湖的水、沉积物和补给水的元素及Li同位素组成,并对湖水系统的Li循环过程和Li同位素分馏机制进行了详细解剖...
>大陆俯冲过程中的流体活动是壳幔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途径,不仅涉及元素迁移和同位素分馏,还在地球不同圈层的相互化学作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益林教授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徐丽娟...
>9月19日凌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公布今年各分领域获奖者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邓正宾教授被授予Hisashi Kuno奖。Hisashi Kuno奖每年颁发给一到两位在火山学、...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窦贤康、张强和薛向辉教授等人组成的交叉研究团队,通过发展大功率低噪声光梳,结合时间频率传递等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级的开放大气双光梳光谱测量。该技术可应用于...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雷久侯教授、祝宝友教授和刘非凡副教授团队在云顶放电产生机理方面取得新认识。团队基于自主研制的地基闪电观测阵列,发现云顶放电存在极性竞争关系,提出了主导云顶放电产生的新概念模型。相...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盛一笑与法国格勒诺布儿-阿尔卑斯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合作,探究了美国南加州San Jacinto断层区附近地震波速度与潮汐应变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构造应变累积和地震发生...
>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252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