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大揭秘喜马拉雅上空神奇的“精灵烟花”

    中国星空摄影师安久和董书畅曾于2022年5月19日深夜在青藏高原普莫雍错湖北岸,有幸记录到上百个“红色精灵”,其中不少是跃动的“舞蹈精灵”,还有罕见的“次生喷流”,以及亚洲首例夜间电离层底部绿色发光现象——“...

    >
  • 电离层风暴:新研究揭示20年来最强地磁暴对我国电离层环境的冲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雷久侯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乐新安研究员和美国麻省理工Haystack观象台张顺荣研究员等国内外合作者,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构建的北斗同步卫星信标全国电离层综合观测网,...

    >
  • 平板俯冲区板内中深源大地震破裂过程和地震活动性研究取得新发现

    深度70-300公里的中深源地震为俯冲板片的应力状态、物质组成及俯冲演化机制提供了重要约束. 该深度下, 高温高压环境使岩石韧性主导变形, 发震机制尚不清晰. 中深源地震多发生在俯冲板块内部, 上方常伴随火山活动, 通...

    >
  • 全球对流解析模拟揭秘台风轨迹精准预测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先进计算实验室赵纯教授团队与先进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安虹教授团队利用基于国产新一代神威超算构建的全球对流解析模式,将2021年“烟花”台风120小时轨迹预报误差降低在100公里内,...

    >
  • 中国科大揭示全球对流解析模式提升南亚夏季风降水次季节预报能力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先进计算实验室(LACAR)基于神威海洋之光超算平台开展了次季节尺度(30天)全球对流解析模拟试验。研究发现全球对流解析模拟可降低传统气候模式(数十公里空间分辨率)在印度半岛夏季...

    >
  • 中国科大揭示蛇纹岩混杂岩熔融形成岛弧火山岩这一新机制

    近日,学院陈伊翔教授研究组在俯冲带火山岩成因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对全球典型的岛弧火山岩及弧前蛇纹岩的镁、硼同位素组成分析,揭示了岛弧火山岩由蛇纹岩为主的混杂岩熔融形成这一新机制,极大地深化了对俯冲...

    >
  • 中国科大揭示火星核幔分异过程

    我院地球化学与行星科学系高温高压岩石学与矿物学团队在类地行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通过第一性原理自由能计算揭示了火星核和火星幔的分离过程,发现约束火星的核幔分离发生在远超先前估计的高温高压条件下,...

    >
  • 中国科大以硫同位素解析雾霾物源和机制

    我院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系统采集了华北不同地质时代代表性煤矿的煤样品,开展了1000℃条件下煤的燃烧实验;通过对燃烧产生颗粒物中硫酸盐的高精度硫同位素分析,研...

    >
  •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教学行政楼

  • 电话:

    0551-63601848

  • 邮箱:

    essadmin@ustc.edu.cn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2528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