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永飞院士团队在利用Fe同位素示踪俯冲带深部流体性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郑永飞院士团队陈伊翔特任教授在俯冲带深部流体中Fe的迁移行为和氧化还原性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已发表在9月28日出版的地球化学领域顶尖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Acta上...

    >
  • GCA: 大陆俯冲带大规模的变质流体活动

     俯冲带中的流体活动是板块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引起矿物反应,诱导岩石体系发生熔融,催化变质反应进行,此外俯冲板块内部存在的流体活动,可以引起元素和同位素变化,对造山带的构造热演化...

    >
  •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铁同位素研究取得突破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世界上铜、镍、铂族元素的最重要来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这类矿床通常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中,铜、镍和铂族元素赋存于硫化物中,其典型的硫化物组合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因...

    >
  • 中国科大噪声成像研究揭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动力学背景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中下扬子板块北缘,沿长江断裂附近分布。目前在该地区已发现200余处矿床点,主要集中于七个矿集区,从西至东分别是: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庐枞、铜陵、宁芜和宁镇。高分辨三维横波速度结构...

    >
  • 全球中间层顶大气密度的地基探测取得重要进展

    中间层顶(mesopause)位于中间层大气顶部和低热层大气底部,一般距离海平面90千米高度左右,是地球上温度最低的地方。中间层顶高度和温度范围变化较大,主要与纬度和季节等因素相关,如在极区夏季中间层顶高度可下...

    >
  • 中国科大在企鹅栖息地格局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谢周清-孙立广课题组在大气环流驱动企鹅栖息地格局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Enhancedwesterlies drove penguin movement at 1000 yr BP on Ardley Island, west ...

    >
  • 日地物理研究团队揭示太阳暗条中的双层磁场结构

    近日,日地物理研究团队在天体物理顶级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ApJ)上发表的论文“Double-deckerFilament Configuration Revealed by Mass Motions”得到美国天文学会(AAS)研究亮点网站(AAS Nova)的关注,...

    >
  • 我院刘诚教授团队荣获2018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月11日,2018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隆重展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诚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的“工业园区有害气体光学监测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针对工业园区有毒有害...

    >
  •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教学行政楼

  • 电话:

    0551-63601848

  • 邮箱:

    essadmin@ustc.edu.cn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2528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