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合作交流  学术报告

中科大地球与行星物理学术报告通知-张涵

报告地点:线下教学行政楼1004会议室

报告时间:2025年5月9日(周五) 15:00-16:30

报告人:张涵(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

张涵,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201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2022年博士毕业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地球和行星科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波成像方法、地幔过渡带结构、火山地震与岩浆结构等,已在GRL,JGR,GJI等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6篇。

报告题目:地幔过渡带的界面形态和各向异性

报告内容简介

地幔的物质成分、温压条件为理解板块构造运动和地球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约束。对比分析地震学观测和矿物物理实验是获取地幔物理状态的重要手段。本报告介绍了利用接收函数获取的北美下方410公里、520公里、以及660公里间断面的三维结构,为限定地幔过渡带温度和组分提供观测约束。同时,利用接收函数的切向分量信号,本报告给出了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下方的过渡带各向异性强度,为理解俯冲板块在过渡带深度的动力过程提供了数据支撑。综合矿物物理实验和地球动力学模拟,间断面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北美大陆下方的地幔过渡带平均温度接近地幔绝热线、矿物组分与地幔岩模型相似,在该条件下瓦兹利石到林伍德石的相变结构简单。俯冲板块附近的各向异性分布则与层析成像结果中的高波速缺口位置对应良好,推测该各向异性是由板块撕裂过程引起的局部强对流造成。这些结果表明高精度的地幔过渡带结构可以为刻画地幔的物质成分、温压条件、乃至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