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BANNER图

中国科大合作提出地幔深部碳封存导致高氧化地幔端元的形成

发布日期:2024-08-08


近日,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文忠特任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王水炯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发现全球板内玄武岩存在一个共同高氧化地幔端元(Highly Oxidized Mantle Endmember,简称“HOME“),其形成与再循环碳在地幔深部的封存密切相关。进一步估算表明,中国东部大地幔楔深部自新生代以来封存了约2.4万亿吨的再循环碳(相当于4倍于工业革命前大气碳总量),形成了中国东部独特的高度氧化的新生代板内玄武岩。地幔深部碳封存和HOME的形成对地幔的热动力学演化以及表生气候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以“Highly oxidized intraplate basalts and deep carbon storage”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地球的两个邻居,金星和火星,前者大气充满了CO2,后者几乎没有CO2,目前都不宜居(图1)。地球之所以演化成一个宜居性星球,一个关键过程是深部碳循环将地球早期大气中浓密的CO2输送到地球深部封存。大约三十亿年前,地球板块构造启动,板块俯冲可将海洋沉积碳酸盐输送到地幔深部,其中部分碳通过幔源火山回到大气。深部碳循环对调控地质历史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1  类地行星大气CO2浓度及表面温度

我国科学家在板块俯冲机制下的深部碳循环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一系列同位素证据表明东亚大地幔楔是一个巨大的碳库。为了进一步查明此类深部碳循环对地幔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研究团队以中国东部典型新生代陆内玄武岩的全岩Fe3+/∑Fe比值为切入点,并对比全球洋岛玄武岩,发现板内玄武岩的Fe3+/∑Fe比值显著高于洋中脊玄武岩(MORB)。在评估并排除了地表风化和岩浆结晶分异等过程的影响后,研究团队推测玄武岩高度氧化的特征是继承了其源区的性质。

研究发现,中国东部板内玄武岩的Fe3+/ΣFe比值与CaO/AlOZr/NdTi/Ti*Hf/Hf*δ26Mgδ66Zn等地球化学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该HOME端元为再循环碳酸盐化洋壳低比例熔融形成的碳酸盐熔体(图2)。碳酸盐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Fe2+ + C4+ = 3Fe3+ + C0(金刚石),形成Fe3+和金刚石。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上地幔底部金刚石密度高于碳酸盐化熔体,反应形成的金刚石和熔体因密度差而发生有效分离,一方面产生HOME端元,另一方面导致深部碳封存(图3)。进一步,通过玄武岩的Fe3+/ΣFe大致估测中国东部地幔过渡带潜在的再循环碳封存达约2.4万亿吨,相当于工业革命前大气中碳储量的四倍。

2 中国东部新生代板内玄武岩Fe3+/∑Fe与再循环碳酸盐特征的相关性

高氧化地幔端元(HOME)的形成机制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董栩含,通讯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水炯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文忠特任教授,合作者包括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黄士春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吴石头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曙光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承帅研究员、高庭博士后。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m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