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地点:教学行政楼706会议室
报告时间:2025-03-28 15:00-16:30
报告人:黄东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黄东洋,2013年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地质学硕士学位,2019年于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PGP)获得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2017-2018年在伦敦大学学院(UCL)地球科学学院做访问学者。2020-2024年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urich)地球科学学院做博士后2024 年至今担任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通过结合激光加温金刚石对顶砧实验与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地球及类地行星的早期分异、核与幔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报告题目:液态火核的弹性性质与火星核慢边界处的异常层
假设火星没有固态内核,根据“洞察号”的地震学观测,人们将火星富铁液态金属核的半径和平均密度分别限定为1830+40公里和5.7到63克/立方厘米:如此大而轻的火核要求其中赋存的轻元素含量远高于地核,然而这与宇宙化学对行星成分的制约无法达成一致。本次报告将从矿物物理的角度出发,介绍先前火星内部结构模型在解释火核的弹性性质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以及由此导致的新模型的提出及其对火星演化历史和潜在宣居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