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下午,在我校东区水上报告厅,华盛顿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David Catling以《探索解决生命起源磷难题》为题,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学院执行院长倪怀玮教授、学校众多师生共同出席此次讲座。
Catling教授以“自然界中磷酸盐浓度极低,这是否意味着生命起源面临重重阻碍?”这一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场,巧妙地引出了报告的核心主题。他从生命起源的基本背景讲起,深入解析了湖泊和池塘等小型封闭水体在前生命化学中的独特作用,特别强调了如何利用碱性湖泊——以“Last Chance Lake”为例——实现磷酸盐的高效浓缩,从而为实验室成功合成前生命有机分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在报告中,Catling教授详尽地展示了他团队对天然碱性湖泊中磷酸盐来源与汇的首次定量测定,并结合地球化学模型,生动地阐述了前生命环境中可能普遍存在高磷酸盐浓度的机理。这一发现不仅为破解长期以来的“磷酸盐难题”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理解早期地球化学过程与生命起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内容丰富,既有宏观的理论框架,又不乏微观实验数据与案例分析;Catling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因Simons基金会的一封简短邮件而开启前生命研究的契机,生动再现了从偶然机遇到系统探索的科研历程。随着讲座的深入,他还提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科学问题,如环境因素如何精细调控前生命化学反应、在其他岩石行星上是否也可能存在类似的高磷酸盐湖泊等,这些问题如同璀璨星辰,点燃了在场师生的探索热情,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接下来在郝记华教授主持下,活动进入互动环节。Catling教授围绕宜居环境与生命起源的关联主题,耐心解答了师生提出的宜居性与生命演化关联机制、数据模型构建原理及实验验证方法等问题,现场研讨兼具学术深度与互动热度。提问师生获赠Catling教授签名的《牛津通识读本:天体生物学》中文版首版首印本。活动尾声,与会师生与教授进行多组学术合影,为交流活动留下珍贵记录。
这场报告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校师生的学术视野,同时也为前生命化学和地球早期环境研究注入了崭新的启发和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