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合作交流  学术报告

中科大地球与行星物理学术报告通知-程怡芳

报告地点:教学行政楼 706 会议室

报告时间:2024-06-14 从 15:00 到 16:30

报告人:程怡芳(同济大学)

报告人简介:

教授,201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16年获得俄克拉荷马大学硕士学位,2021年获得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2021-202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024年入职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地震震源物理的研究,包括:(1)地震震源参数测定:利用高性能计算和机器学习方法技术,测定小尺度地震的主要震源物理参数,如断层走向、滑移方向、破裂尺寸、应力降、破裂方向性等;(2)断层力学及构造活动:联合地震学、大地测量学、数值模拟等手段全方位研究理解断层在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活动及其对地质构造运动的意义;(3)密集台阵地震学:将密集台阵监测技术应用于地震、滑坡、城市活动及海洋环境等区域的监测研究中。 近年来在国际地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并担任Geology,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报告题目:利用小地震震源机制解析多尺度断层带的应力积累释放过程

报告内容简介

地震震源机制为断层带深部的结构、运动学过程和应力状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补充了地表大地测量和统计地震学的观测。我们通过整合机器学习算法和相对地震幅测量,提出了REFOC算法改进了传统震源机制解的计算方法HASH,极大地提升了震源机制解的估测能力。我们的改进方法已应用于1980至2021年美国加州的超过150万个目录地震,为超过50%的目录地震事件提供了高质量的震源机制解。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些更丰富的小地震参数?如何利用震源机制解提取更多、更高阶的断层参数?如何将这些信息应用于地震风险评估当中?本次报告中我将通过新得到的加州震源机制解目录,结合大地测量数据及统计地震学分析,阐述分析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如何推进我们对从板块边界到微地震不同尺度断层带的应力积累释放过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