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合作交流  学术报告

中科大地球与行星物理学术报告通知-许文斌

报告地点:教学行政楼 706 会议室

报告时间:2023-12-22 从 15:00 到 16:30

报告人:许文斌(中南大学)

报告人简介:

许文斌,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日本东京大学ERI和德国GFZ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InSAR大地测量及其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火山与地震形变监测与建模,人工智能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PSL、JGR、GRL、JG等国内外地学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荷兰发明专利1项,获中国发明专利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地震学会李善邦优秀青年地震科技论文奖。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大地测量与地震动力学专委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会员(AGU\EGU),美国地震学会会员(SSA),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会员(IAVCEI),《Seismica》副主编,《Geodesy and Geodynamics》编委,《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编委。

报告题目:雷达干涉地壳形变测量

报告内容简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可以实现大范围、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地表形变监测,已被广泛应用于活动构造形变获取和参数反演。本报告整理了近期课题组利用InSAR对开展的地震与火山研究相关工作。首先,介绍利用改进的时序InSAR技术和地球物理模型获得了覆盖海原断裂带近五年的震间形变速度场和断层运动学参数,发现海原断裂带整体滑动速率稳定,其老虎山断裂段存在浅层蠕变且在时间上存在波动。然后,介绍一种顾及先验信息的SNAPHU-InSAR同震干涉图解缠算法及其在土耳其地震中的应用,以及介绍时序InSAR技术研究门源地震短期震后形变机制,揭示地震发震断层摩擦属性及断层几何结构对震后形变的控制机理。其次,介绍InSAR与光学遥感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火山喷发前后地表形变演化过程,揭示火山岩浆的起源、火山系统的地下结构和过程。最后,展示利用时序InSAR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开采区以及水库大坝等区域的相关应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