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地点:教学行政楼 1004 会议室 腾讯会议 413-955-157
报告时间:2023-06-16 从 10:00 到 11:30
报告人:姜承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报告人简介:
姜承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讲师,博士生导师。2010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学士学位,2016年获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基于密集台阵的浅层成像技术开发与应用,利用背景噪声干涉方法的环境监测以及岩石圈多维地震层析成像等研究。迄今为止在国际SCI期刊发表文章25篇,其中第一作者11篇。2021-2022连续两年获得JGR-Solid Earth期刊最佳审稿人。2022年获澳大利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2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资助任访问研究员。
报告题目:利用面波层析成像探索地壳岩浆储集区的一些最新进展
一些地质记录中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例如形成黄石火山口和长白火山口的喷发,是由地壳中广阔的岩浆储存区提供物质和能量的。了解这些喷发所依赖的岩浆系统的关键信息,如岩浆储集区的体积、个数、熔融系数、持续时间和岩浆的展布形态,对于改善我们对岩浆过程的认识,以及评估未来喷发的潜力至关重要。面波层析成像是目前最广泛应用于研究大陆地壳岩浆系统的一种成像方法,特别是环境噪声层析成像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把接收台站转化为虚拟的面波源,并提取对地壳结构最为敏感的短中周期的面波信号(3-20秒)。在本次演讲的第一部分,我将介绍如何通过基于三维地震波形模拟进行的合成层析实验,探究传统面波层析成像在限定岩浆储集区的形态和活动岩浆体积上的局限性。这里将重点关注最大且研究最深入的大陆岩浆系统之一的黄石火山。在第二部分中,我将展示如何通过结合密集的本地和区域台站以及在面波成像中考虑径向各向异性结构,揭示太平洋西北部卡斯卡迪亚岛弧火山下地壳内岩浆储存区的分段和详细的岩浆运移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