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和4月14日,全校各学院近百名大一和大二的同学,分两批离开科大校园前往大自然,开始了地球探索与野外考察II的课程。本次课程由地空学院姚华建、谢智、刘晓东和戴立群老师带队,带领同学们亲历大自然各种地质现象,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床的形成过程,岩溶地貌的形成以及冰川流动对地貌的影响等问题。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课程锻炼了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建立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图一.大王洞前集体合影
课程第一天,学院刘斌书记的课前动员讲话带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老一辈地质学家对大自然和野外探索的热情。同学们热情高涨,迫不及待想要展开第一个课程教学点——宝山陶采坑的地质学习。在这里,同学们学习了使用地质锤和放大镜,并且认识了赋矿岩石矽卡岩的理化性质、形成过程及成矿规律。
图二. 刘斌书记、谢智和魏春生老师作课程介绍和注意事项
课程第二天,我们来到石台,老师们为同学们讲解了地球物理勘探和环境科学的知识内容,并且让同学们实践了“弹性波法”、“磁法”的探测以及便携式环境科学仪器的使用。午饭过后,同学们和老师们在大王洞前集体合影,之后开启了我们的穿越大王洞之旅。洞里光怪陆离的石笋和钟乳石激发了同学们对未知探索的渴望,钟乳石和石笋是怎么形成的?它们的来源是怎样的?钟乳石的年轮有什么样的意义?老师们给同学们一一解答了相关问题,三四个小时的步行探索,同学们忘记了疲劳,直到离开,仍然依依不舍。
图三. 姚华建、冯吉坤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地球物理相关知识
课程第三天,我们来到九华天池,天池脚下的花岗岩出露条件很好,是带领同学们认识花岗岩的绝佳教学地点,在这里,每一位同学都亲自观察了花岗岩手标本的结晶矿物,对岩浆岩有了更具体的理解。登顶天池以后,同学们亲手测量了空气PM2.5,老师们讲解了水体、大气等一些列环境科学知识,也让我们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图四. 戴立群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花岗岩相关问题
图五. 刘晓东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环境科学问题
在这次地球探索与野外考察II的课程中,同学们收获颇丰,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地球科学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地球科学学习的热情。
供稿人:陈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