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考察20周年研讨会在合肥成功举办。自然资源部极地办主任秦为稼,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罗云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晓平,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处长段晓男等领导出席研讨会开幕式,仪式由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谢周清主持。秦大河院士、江桂斌院士、傅伯杰院士、张人禾院士、刘文清院士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前夕,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侯建国到中国科大调研期间,先后参观了我校跨越两极科考展并听取了极地工作汇报。
开幕式上,王晓平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对出席研讨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我们举行中国科大极地考察20周年研讨会,既是共庆中国科大60华诞,也是凝心聚力开启中国科大极地研究的新篇章。他回顾了中国科大建校60年的办学成就和极地考察20年发展历程,肯定了极地考察20年来取得的累累硕果,希望实验室全体师生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紧密围绕国家极地战略需求,弘扬科大人“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不畏艰难,勇闯科学无人区,为增强我国在极地领域的话语权再立新功。
秦为稼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大孙立广教授20年前创造性提出了利用企鹅粪土研究气候变化的方法,奠定了无冰区生态地质学在极地科学研究中的基础和地位,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引领了我国极地科学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极地科学研究中的影响力。他勉励以谢周清教授为首的科大新一代科学家团队,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继续为我国极地科学基础研究贡献智慧和力量。
罗云峰在致辞中表示,极地考察与全球环境变化是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研究领域,中国科大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方向的前沿研究和成果的应用更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战略意义,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段晓男在致辞中,祝贺中国科大极地考察20年来取得的佳绩,表示极地事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值得支持,期待未来再创辉煌。
实验室创建者孙立广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表了充满激情的感言,分享了20年来极地研究的点点滴滴,他感言“研究是需要思想的,工作是需要勤奋的,实验是必须精心策划的,学术环境是需要改善和净化的”,勉励年轻人走出自己的脚印,并在研讨会上首次发布了他所著的科普读物《风雪二十年:南极寻梦》。
研讨会上,谢周清教授作了工作报告。他对极地办、中科院等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科大极地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回顾了中国科大极地考察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20年来实验室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智库建设、科学普及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研讨会还进行了多场专家报告会,秦大河院士、傅伯杰院士、刘文清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极地相关领域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前沿课题等作了特邀报告,15名优秀青年学者作了学术报告。
会议期间,秦大河院士主持召开了中国科大-自然资源部极地办极地生态地质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刘文清院士主持召开了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会议。
我校极地考察始于1998年,孙立广教授和博士生谢周清参加了中国第15次南极科学考察,随后在《Nature》上发表了中国人在极地研究方面的第一篇论文。从1999年建立中国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到2017年获批建设国内首个极地科学省部级实验室——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年来,实验室先后有50余人次赴南北极考察,培养研究生近60人,多名毕业生获得国家杰青、优青等项目支持,成为我国极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级极地考察和研究项目,在历史时期企鹅与气候变化、极地海洋大气环境化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标志性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为南极企鹅保护区的设立、国家极地战略提供了科技支撑,成为我国极地考察的重要智库。此外,实验室还致力于开展教育教学和科学普及工作,由孙立广教授主讲的“极地考察和全新世生态地质学”是我国极地领域唯一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与中国科大博物馆联合设立的极地考察展厅常年对外开放,出版《南极100天》等科普读物。
(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