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大在量子激光雷达系统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薛向辉教授领导的激光雷达团队在量子激光雷达系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该团队首次提出了基于上转换量子干涉原理的测风激光雷达理论,并基于这一理论创新成功研发了样机。相较于传统的相干测风雷达,新系统...

    >
  • 中国科大合作提出地幔深部碳封存导致高氧化地幔端元的形成

    近日,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文忠特任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王水炯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发现全球板内玄武岩存在一个共同高氧化地幔端元(Highly Oxidized Mantle Endmember,简...

    >
  • 中国科大建立高精度硅酸岩银同位素分析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方教授课题组建立了针对低银含量样品的分析方法,单次测量Ag消耗量低至5 ng,精度优于0.05‰,为Ag同位素测量提供关键技术支持。相关成果以High-precision measurement of Ag isotopes for ...

    >
  • 钡同位素研究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诱因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黄方教授团队利用钡同位素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诱因取得了最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寒武纪早期(539–514 Ma)出现了 ...

    >
  • 中国科大揭示岛弧重镁同位素成因与俯冲带水循环之谜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吴忠庆教授课题组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俯冲大洋板片脱水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俯冲大洋板片脱水可以解释不同俯冲带地区岛弧岩浆的镁同位素组...

    >
  • 高精度镁同位素数据揭示岩浆演化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行为

    近日,我院硕士研究生王思杰在黄方教授的指导下,对Mg同位素在洋中脊岩浆系统中的分馏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高精度的Mg同位素数据,揭示了矿物分离结晶过程对残余熔体Mg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研究成果以“Magnesium ...

    >
  • 高精度镁同位素数据揭示岩浆演化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行为

    近日,我院硕士研究生王思杰在黄方教授的指导下,对Mg同位素在洋中脊岩浆系统中的分馏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高精度的Mg同位素数据,揭示了矿物分离结晶过程对残余熔体Mg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研究成果以“Magnesium ...

    >
  • 中国科大揭示地球氮元素起源与早期演化之谜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文忠特任教授与国际学者合作,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类地行星在增生演化过程中氮同位素的分馏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揭示了早期星胚熔融挥发和晚期富挥发份物质...

    >
  •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教学行政楼

  • 电话:

    0551-63601848

  • 邮箱:

    essadmin@ustc.edu.cn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2528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