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大气科学专业师生在第3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展现风采
2025年10月22日至24日,第3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在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促进学科融合气象赋能·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设27个专题分会场,议题涵盖碳中和、人工智能、航空气象、高原大气等领域,汇聚全国科研、业务与教育界的气象科技工作者,共商行业创新发展路径。
我院大气科学专业组织多名教授、青年教师及硕博研究生深度参与各分会场活动。大气专业团队在“首届全国气象青年菁英汇暨气象研究生职业发展交流展示活动”中设立展台,重点宣传专业硕博招生、教师招聘、前沿科技成果,集中展示了风云卫星遥感联合实验室的最新科研进展,受到参会师生与同行广泛关注。

会议期间,李锐教授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卫星遥感分委会和大气探测分委员会副主任,分别参与了常务理事会及多个专业委员会会议,并担任S25“云和降水特性的卫星遥感探测”共同主席,主持了S4”大气探测”和S18“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下一代卫星新探测与应用技术”分会场,并作为嘉宾出席S24气溶胶-云-降水探测与作用机理青年沙龙,与来自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共同为青年学者提供指导。仲雷教授参与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专业委员会、统计气象学和气候预测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并担任委员。

在学术报告环节,专业师生围绕大气探测、卫星遥感与高原气象等前沿主题,展示了一系列成果:傅云飞教授系统介绍了星载测雨雷达探测降水的研究进展;李锐教授分享了基于星载测雨雷达和模式模拟的青藏高原南坡降水机制的研究成果;仲雷教授报告了卫星遥感在青藏高原复杂地表特征参数与地气能量交换的系统性研究工作;赵纯教授汇报了公里尺度大气物理化学耦合模式研发及科学应用的研究进展;王怿璞研究员分享了利用风云卫星被动微波遥感在陆面植被碳水循环研究中的若干成果。22级博士生周妍报告了基于卫星观测和模式模拟的青藏高原南坡降水控制因子季节转换机制研究。
此外,多位师生还积极参与年会学术墙报交流,李超博士后展示了基于多模态融合网络优化的复杂场景CH4烟羽检测方法最新进展, 23级博士生刘清扬分享了利用国产风云3号D星的亮温观测反演全球全天候地表微波比辐射率的研究工作, 23级博士生徐璇烨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补充反演出雨顶上方与非降水云相关潜热,使降水过程释放的潜热得以完整呈现;24级硕士生李玥联合深度学习和降水测量雷达反射率数据,实现了降水的定量反演。

在本届年会优秀报告评选中,周妍凭借创新的选题和严谨的论证荣获优秀口头报告,李超博士后和李玥依托科学成果的创新性和前沿性荣获优秀墙报,充分体现了大气专业长期以来坚持“所系结合”和“局校合作”模式在气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
此次年会为我院大气学科搭建了高层次的展示与协作平台,显著增强了与全国气象科研与业务单位的学术往来与合作深度。未来,我院大气学科将持续推动跨学科融合与科研创新,继续为我国气象科技的进步贡献中国科大力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