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025年中国科大海南空间探测基础实习圆满完成

发布日期:2025-07-17

2025629日至76日,学院35名本科学子在雷久侯教授、刘宇教授、党童和黄福庆副教授等老师的带领下,赴海南儋州、文昌、三亚等地开展为期8天的空间科学基础探测实习。此次实习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空间探测设施,结合实地考察、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和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空间探测事业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

1. 实习师生在三亚参观学习“子午工程”非相干散射雷达


实习首站来到儋州富克台站,这里是我国子午工程的重要节点。台站王宵站长和刘伟军老师详细讲解了台站仪器设备和子午工程的整体布局。党童副教授随后以太阳活动与地球空间响应为主题授课,指导同学们现场分析太阳活动数据,深入理解电离层响应过程。次日,赵若灿老师讲解了氦激光雷达与钠雷达的原理,同学们分组进入雷达方舱近距离观测,亲身感受激光触摸云端的前沿科技魅力。当日下午,黄福庆副教授以电离层测高仪为例,指导学生完成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的编程分析与数据反演。同学们在学习间隙还参访东坡书院,体悟格物致知的文化传承。

 


2. 实习师生上课、参观仪器、党建活动和交流汇报


实习第二站,师生们前往文昌卫星发射基地,近距离观察国家重大空间任务的设施,感受中国航天事业背后的科技力量与责任担当。同学们在发射塔架下聆听工程师的讲解,深入理解空间探测与航天发射的技术支撑。期间实习临时党支部还组织参观了文昌宋氏祖居,开展了党建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随后,师生们抵达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台站,丁锋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非相干散射雷达的原理与发展历程,雷久侯教授则系统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与总电子含量(TEC)的探测方法。同学们现场操作仪器,分组开展卫星追踪实践,亲身体验先进空间探测技术的魅力,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的严谨与创新。

实习的最后阶段,各小组以电离层对磁暴的响应为专题,开展了集中研讨与答辩。同学们通过多源空间探测数据分析,系统地阐释了磁暴的时空特征与物理机制,展示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分析方法与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了此次实习的丰硕成果,真正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次空间探测基础实习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激发了同学们探索未知的热情与勇气,为其未来投身空间探测研究事业筑牢了扎实根基。作为学院深化 “科教融合、实践育人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该实习为学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旨在培养更多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空间探测领域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