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在袁仁民、刘奇、王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17级大气科学专业9名本科生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启程赶赴实习第一站——吉林省会长春市,由此开启为期六天暑期实习。
17日上午,实习队伍到达吉林省气象台,在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的介绍下,同学们深入了解大气科学的科研项目,系统认识了长短期天气预报平台和气象卫星数据平台。当日下午,参观长春百年气象观测台站。同学们了解了自1908年以来长达百年的气象数据对现阶段的气象科研、以及未来应对气候变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学们还近距离地观摩了释放探空气球的操作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由此观测到的高空数据。
次日,同学们乘车来到了实习第二站——吉林省敦化市,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实验基地。同学们在相关业务人员的介绍和演示下,了解人工降雨基本原理和实施办法,对不同条件下人工降雨产生的不同形状的冰晶产生浓厚兴趣。
19日早晨,同学们乘车来到实习的最后一站——长白山。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东经127°40'~128°16',北纬41°35'~42°25'之间的地带,区域总面积1964平方千米,西北是火山地质公园北景区,是中朝两国界山。该地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冬长、寒而燥,夏短、凉而湿。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也是我国自然生态统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生态系统随海拔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带谱及典型火山地质地貌,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不可取代的重要科学研究基地。长白山以其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其局地环流会同时受到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共同作用,以及大尺度背景天气的影响,但是对此现象的研究很少。因此开展长白山地面气象观测,分析局地环流特征,对于小尺度的天气预报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同学们在专业老师带领下先后参观了长白山气象台、长白山生态气象监测站、长白山池北气象站等业务单位。在各台站业务人员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同学们认识了场站中各种观测仪器,深入了解不同仪器工作原理,体会用科学视角分析常见天气现象,熟悉天气预报制作发布流程。同学们通过实践学习,扩展知识,开阔视野,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对气象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日,同学们带着不同气象要素观测仪器来到长白山北坡,在观赏长白山优美景色的同时,每三人一组沿北坡不同位置开展气象要素观测,对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以及辐射量进行观测记录,感谢池北气象站以及长白山山顶的天池气象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准确清晰的数据,为我们对天气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寻找便携式气象要素观测仪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便利。在天池气象站学习实践期间,同学们共同观看了气象人物宣传片,深一步的了解气象工作的艰辛,感受到基层台站条件的艰苦,感动于基层气象人忠于职守艰苦奉献的精神,增进了对气象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至此,长达六天的大气专业暑期野外实习实践圆满结束。从野外气象数据探测到实时理论分析,从会商预报预测的观摩,到人工影响天气室内实验,同学们积极参与,态度认真,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带回满满收获。亲自感受到气象的变化万千,亦充分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
8月27日,同学们根据自测数据与站点数据的系统处理与分析在地空楼1218会议室展开了汇报工作,其间,各小组成员从气压、风向、温度等等方面展开了统计分析,对两组不同来源的数据做了充足的对比,同学们通过自己着手分析数据,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步骤,最终,在李锐、袁仁民与刘奇老师进一步的讲解指导下,同学们收获颇丰,圆满完成了此次实习任务。
(撰稿人:地空学院 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