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7月29日电(通讯员刘嘉鑫)
2017年7月29日星期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下乡小分队结束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乘上大巴车进行返校。
本次活动由地空学院团委老师徐燕(领队)和地空学院大二学生王旭照(团长)带队,对金寨县龙马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调研方式以入户走访为主,并于今天圆满结束。
上午7时20分,服务团从龙马村的住所出发,登上大巴车,开始前往“三下乡”的最后一站——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龙马村通向村外的路蜿蜒曲折,尽管部分同学在登车前服用了晕车药,但是依然有少数出现身体不适。
上午10时20分,中国科大“三下乡”服务团来到位于金寨县梅山镇红军村的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尽管经历颠簸摇晃,在看到革命博物馆门口的强-5战斗机模型后同学们立刻对革命博物馆爆发兴趣。
馆内陈列以实物为主,突出地方特色,分为序厅,革命历史陈列馆,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和将军厅四个部分。陈列文物400余件,图片470余幅,绘画,图表50余幅,大型雕塑4座。序厅正面悬挂着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和一幅《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大型浮雕。两侧分别是前言和史迹电动图,概括地介绍金寨县革命史。革命历史陈列馆,共分四个时期:党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展出了金寨旱期党组织的创建和农民运动的兴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丰富的史料,展出了著名的立夏节和六霍两大起义,以及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后又创建军和重建的红25军和红28军的史实,反映了金寨既是鄂豫皖苏区的中心区,又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展出了金寨人民踊跃参加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区党委在金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解放战争时期,展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建根据地,迎来全国解放的史实。陈列着各个时期牺牲的140名县团级以上和著名烈士的画像和事迹,并配有全县各乡镇11000多烈士英名录。展出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馆内将军厅,展出了洪学智、皮定均、徐立清、林维先、肖全夫等金寨籍59位共和国将军的戎马生涯和人生风采,他们犹如这块红土地上升起的59 颗璀璨夺目的星星,是革命老区人民的光荣和骄傲。由于时间紧张,中国科大三下乡小分队于馆内自由活动参观40分钟,阅读革命史实展览历史文物,瞻仰了革命前辈的光辉事迹。
11时,中国科大三下乡小分队从革命纪念馆出发,前往革命烈士纪念碑,对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的革命烈士献上敬意,并于碑前合影。在碑前广场俯瞰梅山镇,可以看到经济实力虽然不足,但是发展势头十足。
11时20分,中国科大三下乡小分队与中国科大驻龙马村干部李静老师会合共同进餐,并在饭中及饭后进行对于龙马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调查进行交流,对村中贫困户存在的问题和村委会工作执行方面进行交流,李静老师认真仔细的为同学们讲解了有关当地政策的问题,同学们也把从贫困户了解到的许多问题转达给李静老师,李静老师表示会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跟进,保证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
12时30分,中国科大三下乡小分队再次登上返程的车辆,由于身体疲倦,大多数同学睡了过去。16时,中国科大地空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安全返校,此次“三下乡”活动正式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