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机器智能党支部赴江苏省南京市共同开展了2021年“回顾国殇,砥砺前行,奋发图强”主题党日活动。主要的参观地点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雨花台烈士陵园。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之后,开始大肆抓捕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而雨花台成为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从政变到新中国成立这22年来,将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在此壮烈牺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在1937年12月13日沦陷,自此开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开始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以及奸淫、放火、抢劫等暴行。据统计,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人数超过30万。为铭记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南京市人民政府建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年轻力量,支部成员来到南京,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艰辛历史和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悲惨遭遇,以此激励自己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发图强。
图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
支部成员在6月6日早上七点半集合完毕,乘坐大巴于上午十点半抵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家佩戴好口罩依次排队,接受安检后进入纪念馆(图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基本陈列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大家首先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通过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实物和影像资料,全面的回顾了当年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后面依次从南京沦陷前的形势开始,细致的了解了侵华日军制造整个大屠杀的过程、屠杀过程中一些外籍人士和爱国同胞冒险拯救难民到最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正义审判,整个过程庄严肃穆。
图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结束语
图3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党支部成员在和平广场前合影留念
参观结束后,大家在纪念馆结束语前驻足许久(图2),并在和平广场前进行合影留念(图3)。
图4 党支部成员在雨花台烈士群雕前合影留念
午饭后,大家稍作整顿后继续乘坐大巴车于下午两点左右抵达雨花台烈士陵园。大家首先在烈士群雕前合影留念。之后一起参观了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和忠魂亭。虽然天气十分炎热,但是大家不畏酷暑,细致的完成了整个参观过程。
南京之行结束后,支部成员于下午四点半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南门集合乘车,于晚上七点回到学校。对于此次活动,大家感悟颇深。刘俊杰说:经过颠簸的三个小时大巴,我们抵达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走进这里,历史的沉重扑面而来,南京大屠杀这样惨绝人寰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我看来,这件事情既有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怯懦,又有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残暴。回顾历史,尽管我们在318淞沪会战中粉碎了日军三月灭亡中国的狂言,但日军军刀上的寒意也沁入国民党领导人的肺腑,需要人数五比一才能守住的南京城成为了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牺牲品,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仅仅只是战略退却,用空间换时间,但他们却暴露了他们大地主大资本的劣根,有钱有势的都逃了,只留下平民百姓承受他们承受不了的痛苦,可叹人心军心已失,国民党的失败确实是扎根在其内部,这也同样需要我们警醒。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军人的残暴同样令人发指,不可否认日本由于地缘政治等原因一直处在一个艰难困苦的状态,相比中国人的安逸多了几分嗜血与野蛮,但这不是他们失去做人的基本原则,成为野兽的理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民表示悲痛与惋惜,但成王败寇,弱者的呻吟是无法唤醒施暴者的,从商周犬戎到秦汉匈奴,从五胡乱华到满蒙入侵,中华民族在流血中砥砺前行,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需要以史为鉴,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将不再屈辱,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未来。郝奥伟说: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让人悲恸的,你能深刻感受到一个简单的事实,落后就要挨打,侵略者不会因为你的卑微可怜的乞求而产生一点悲悯之心,自己如果不想挨打不想被欺负怎么办? 唯有自省自强,提高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个人不自省,国家不自强,只会被人欺负;中国人的自省自强是漫长的过程,是以雨花台烈士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断求索中国革命前途的过程,中国自省自强的道路是革命者的鲜血撒出来的道路;历史是一面镜子,面对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选择的是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以德报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不是赤裸裸的报复。卸下历史的包袱应是中日两国友好发展的基调,但是卸下历史的包袱不代表忘记历史,而是正视历史的存在,更加珍视和平的不易。张馨月说: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及雨花台感触颇深,不止是那时日本军队的暴行之残酷,还有日本当局在暴行结束后对真相的隐瞒以及战争当中国际友人的帮助与见证。其实日本当局对暴行的否认、遮掩和美化在之前就已经听说很多,日本国民至今还阅读着课本上错误的历史,几乎在南京刚刚沦陷之时,日本政府就开始禁止所有暴露自己无耻行径的新闻报道的公开,一个个的“不许可”印记将南京粉饰成一个太平盛世,杀戮和暴行都被掩盖,这也导致相对于纳粹对犹太人的暴行,南京大屠杀起初并不为人所知,这段充满血泪的历史近乎要被掩盖起来,所幸还有一些国际友人如拉贝、魏特琳等也经历过这一段历史,他们不但参与战争中的救助,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的描述、记录了这段历史,此外还有张纯如等有良知的人执着考察、研究和宣传真相,不然这些暴行就真的就会随着那些日本军官的死亡而逝去了。当时的日本人究竟为何会实施如此暴虐的行径呢,或许与他们的民族意识有关,从村上春树对于父亲的回忆来看,对于众多幸存的日本士兵,这段历史中他们所无法抵抗而助纣为虐的行为,也成为了他们永久的痛苦,这大概也是当局不面对事实的原因之一。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铭记这段历史,它对我们的人民和文化所造成的冲击都非常之大,铭记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才不会重蹈覆辙。
(固物研一支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