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内容简介
有毒金属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其在环境与生物体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不同形态金属
在环境迁移性、生物可给性、毒性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在环境与生物体中有毒金属可以纳
米颗粒态存在。但纳米颗粒态金属的赋存比例、化学/生物生成途径与机制、迁移转化与生
物摄入等仍有待进一步厘清。阴永光研究员及其合作者以纳米颗粒态银/汞的环境与生物生
成为核心,发展了基于离心超滤-电镜、选择性溶解-离心超滤-ICP-MS、碱消解-液相色谱
-ICP-MS 的纳米颗粒态银/汞识别新方法;发现了环境中银离子可在光照或微生物作用下
转化为零价态的纳米银,证明了银离子化学/生物还原的超氧自由基新机制,揭示了纳米银
在环境归趋与生物摄入方面的独特性;研究了纳米硫化汞的生成过程,证明了环境浓度下
Hg2+-DOM二元体系、Hg2+-DOM-S2-三元体系中纳米硫化汞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