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校主页 英文主页 登录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各委员会
  • 行政办公
  • 专业设置
  • 工作简报
  • 学院年报
  • 联系我们

学生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赵九章英才班
  • 实验教学中心
  • 野外实习

师资队伍

  • 固体地球物理
  • 空间物理
  • 大气科学
  • 地球化学
  • 实验教学中心
  • 离退休教师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科研活动
  • 科研机构
  • 科普活动
  • 文档下载

人才招聘

党建工作

学生风采

教工风采

合作交流

  • 杰出讲座
  • 国际大研
  • 学术报告

校友事务

  • 发展基金
  • 校友奖项
  • 校友风采
  • 校友名录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各委员会
  • 行政办公
  • 专业设置
  • 工作简报
  • 学院年报
  • 联系我们

学生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赵九章英才班
  • 实验教学中心
  • 野外实习

师资队伍

  • 固体地球物理
  • 空间物理
  • 大气科学
  • 地球化学
  • 环境科学
  • 实验教学中心
  • 离退休教师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科研活动
  • 科研机构
  • 科普活动
  • 文档下载

人才招聘

党建工作

学生风采

教工风采

合作交流

  • 杰出讲座
  • 国际大研
  • 学术报告

校友发展

  • 发展基金
  • 校友奖项
  • 校友风采
  • 校友名录
首页新闻动态“大气科学研究论坛”之陆高鹏教授谈为何海洋中有更多的超强闪电

“大气科学研究论坛”之陆高鹏教授谈为何海洋中有更多的超强闪电

发布日期:2019-11-26

2019年11月25日下午,地空学院大气科学专业陆高鹏老师在东区教学楼5306教室向全院师生作了题为“为什么海洋中的雷暴产生如此多的超强闪电?”的学术汇报。报告由姜哲教授主持,地空学院老师和同学积极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对流层雷暴同中高层大气之间存在频繁的瞬态电磁耦合,会形成烟火状的瞬态放电和发光现象,红色精灵和光晕均为对流层闪电导致的介质击穿现象。陆高鹏老师长期开展有关闪电电磁探测及闪电对近地空间电磁环境影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过为期6年的地基观测,在北美地区总共观测到的2838例红色精灵中,只有5例(约0.2%)由负极性地闪产生,其余全为正极性的红色精灵。通过分析中国台湾“福卫二号”卫星上搭载的ISUAL临边观测数据,发现海洋上的雷暴产生较多的负极性红色精灵(比例高达18%);进一步研究另一种瞬态发光现象“光晕”表明:海洋上的雷暴主导性(75%)产生负极性光晕现象,而多数负极性强地闪因为放电时间尺度短未能产生红色精灵。另外,以“马修”飓风为例,陆高鹏老师团队分析了四十余次红色精灵事件,但由于未在其中找到产生负极性红色精灵的证据,推测飓风可能不是产生红色精灵现象的典型海洋性雷暴。

陆高鹏老师团队揭开了闪电的“神秘面纱”,激起了听众的广泛兴趣。报告会上,大家就“巨型喷流”产生的奇特现象、如何区分正、负极性“红色精灵”以及闪电的卫星观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论坛给大气科学专业的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了师生间的学习、交流,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By 地空学院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02528号